个女儿出来迎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贵人到访。
伊春已过了及笄之年,正是觅夫婿的年纪,幼春年纪最小,还是个十来岁的女娃娃,两个姨娘生的分别是采春和拾春,也到了选亲的年纪,只是妾为立女,本无地位,加之父亲惧内,她们的婚事,还得嫡母操持,她们小娘半点不能置喙。
听芸逋一下车,孟夫人便朝长女伊春使了个眼色,伊春会意,满面笑容欢喜地迎上去,从琥珀手里牵过听芸的手,亲昵道:“我和母亲日日盼着芸姐,总算把你盼来了。”
听芸目光落在伊春的手上,假作弯腰整理裙面,几不可察地退开她的手。
她面上仍是笑盈盈的,与从前并没有什么两样,伊春和孟夫人都没在意她这个动作。
待进了门,孟夫人与听芸说了几句嘘寒问暖的场面话,便拉着伊春的手感叹,“见你如今嫁得好,也不枉我费劲心力抚养,总算对得起兄嫂,只是我们伊春没你这个福气,照她这个眼界,怕是要养成老姑娘咯。”
听芸听在心里,心知婶母这是起个兴,等着她接下来问伊春到底喜欢个什么样的,如是婶母就好开这个口让她帮忙说和。
听芸却不接这个茬,浅笑道:“命里有时终须有,伊春模样天仙似的,定会有属于她的良缘。”
小女儿家谁不喜欢听人夸自己好看,伊春自觉自己模样也不差,母亲一向也是这么夸她的,因而听芸这般夸她是,虽羞羞怯怯到底面露喜色并未反驳,却忘了听芸没说那句,命里无时莫强求。
孟夫人见听芸搭腔不中怀,又叹道:“模样好有什么用,到底不能和你比,可惜她心比天高,相中谁不好,偏偏……唉!”
孟夫人强烈暗示,听芸却跟听不懂似的,心里想的是如何让婶母把当初私扣的嫁妆拿出来。
伊春也看出了听芸没有要帮衬的意思,急的频频朝孟夫人使眼色,见孟夫人朝她蹙眉,虽知道母亲要她稍安勿躁,可她怎么安得下来,这京里各种大小的王孙公子她也见过一些,可都比不得那位小侯爷来得令人心动。
去年阳春三月秦淮岸上见过一面,什么烟柳灞桥、鹊桥传情,都不敌他那一笑。
当初在京里那就是万千女子的梦中骄客,如今回来了,问亲的人还不把门槛都踏破,像她这样的身家,又有没有孟听芸这么好福气被恩封郡主,要攀上那人,可不得先下手为强。
顾不得孟夫人的眼色,伊春直接攀住听芸的手臂,娇声道:“好姐姐,你可得帮帮我。”
孟夫人虽嗔了自己这心急火燎的女儿一眼,却也觉得不失为一个办法,淡然抿了口茶,等着看听芸怎么个回复法。
听芸尴尬了一瞬,拐弯抹角她能当听不懂,直接求上门来她到不知道怎么说。目光转到孟夫人身上去,她忽然敛眉,心生一计。
“你我是姐妹,若有什么力所能及的我当然希望你好。”
伊春见听芸张口,心中一喜,与孟夫人对视一眼后,扭扭捏捏将喜欢小成安侯褚洄的事和盘托出。
果然不出听芸所料,正是与听芸年□□好的褚洄。
只是这忙她不能帮,不仅因为孟夫人的两面三刀,重要的是褚洄有心上人。
但听芸假作应承,拍了拍伊春的手背,亲切道,“我心中有数。”
孟夫人与伊春闻言,心中对安稳不少,有孟听芸从中牵线,她的女儿模样秀美,再略施小计,不怕那小侯爷不上钩。
孟听芸死了一双父母两位兄长才换来的郡主身份,最后也才嫁进一个落魄伯府,而这门婚事要成了,她的女儿就是侯府夫人,正儿八经的高门贵户,成安侯府情况简单,也没有忠顺伯府那么多阴司,孟听芸乖乖给她伊儿做踏板,这让她心中舒坦不少。
端看婶母喝茶的惬意劲儿,听芸便知道婶母八成是以为这事稳了,听芸却提出要求:“我虽心中有数,只是这事也并非轻而易举。”
听芸垂下眉目,生的好看就是这样,一颦一笑都生动鲜活,她将两双黛染眉轻轻一蹙,就让人你能轻易感知到她想传达的情绪,听芸道:“婶母也知道,我自嫁进伯府,断了许多故交,也久不曾登侯府门,他们肯念着我父母兄长的情分照拂我,我却不能不懂礼数。小侯爷最听他祖母的话,我欲为伊春妹妹的事去上门,可……”
听芸抬眸看孟夫人一眼,略作为难道,“可老太君是金银山堆出来的人,寻常的礼物入不了她老人家法眼,记得我曾听人说,她想在城外西山圈个庄子造园林,可那片地儿都是皇亲国戚的,我依稀记得我在西山有处庄子是婶母替我在打理,我欲将这块地当礼物送给老太君,博得她欢心也好向妹妹引荐。”
孟夫人却不说话了,西山那块地周围都是皇亲国戚的地盘,皇亲国戚的地盘能有差的吗,光说每年的收成都够一府吃半年,她当初昧下来,就是打算将来给伊春添进嫁妆,原以为她不知事,没成想在这里问出来,不由得让她多考量两分,没听说那病恹恹的老太君还要造园子。
听芸生怕自己表现太过急切,让她生疑,又补一句,“老太君身体欠佳,却最疼小侯爷,这园子八成也是给小侯爷修的,褚洄想必也会高兴。老太君关系广,若得她帮忙,将来幼春这三个妹妹也不愁嫁不到好人家。”
毕竟和离之事还得两方耆老长辈支持,到官府具文证明,叔父是她为数不多的近亲长辈,她要和离,还要最大可能的争取他们支持,这时候不便节外生枝。
孟夫人闻言心中权衡再三,倒是允了,虽然是打算添给伊春做嫁妆,但拿去通门路似乎也划得来,左右不是从她账里出,将来伊儿嫁过去,也还是她的。
如此思量,孟夫人转头朝身旁的婆子使眼色,不多时婆子便将西山庄子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