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稼轩没有闲情雅趣在这里与石敬瑭做些京城纨绔子弟的明争暗斗,现在想要回去,开始整治乡野里的包户。 这些年以来,包户依靠着包揽了老百姓的粮税,压榨底层老百姓,吃的是肥头大耳。 辛稼轩这一次就要让那些包户知道,什么叫做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辛稼轩准备大展拳脚了,骑着一匹骏马,单枪匹马就要赶往小汴京的乡下。 赵庆看出了辛稼轩心急的原因,老百姓每年要多拿出一半的粮食用来缴纳赋税。 辛稼轩可不是何不食肉糜的纨绔,数次跟着陕王前往边关,知道老百姓过着什么日子。 老百姓每年要承担的赋税已经很沉重了,还要再多拿出一半的粮食缴纳赋税,全都被官差和包户中饱私囊了。 老百姓别说吃饱饭了,家里不饿死人已经谢天谢地了。 辛稼轩现在手里有了收取粮税的权利,没有任何的迟疑立即前往了乡野,准备把那些包户一网打尽。 赵庆知道辛稼轩心急,还是拦了下来:“东翁再等几天,距离缴纳夏粮的时间还有半个多月,不急于这几天。东翁写一封书信交给学生,安排人把书信送给张巡,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不得安宁了,需要张巡带着一支兵马过来。” 擅自调动兵马,涉及到了兵权,是天子所不能容忍的忌讳。 不过,漕军有着清剿漕河沿线匪徒的职责,辛稼轩又是代为掌管钞关御史衙门,请他过来监督漕粮的缴纳。 不会有任何人说闲话,就算是遭到了的御史抨击,天子也不会因此迁怒辛稼轩,反而认为辛稼轩顶御史抨击的压力,也要把永熙皇帝的钱袋子给装满了。 那是天底下最大的忠臣。 辛稼轩知道赵庆说的是实情,虽然他不怕包户串联起来,准备伏击杀了他。 辛稼轩单枪匹马闯入草原,割下了左贤王的脑袋,还不至于在小汴京的包户手里阴沟翻船。 就怕这些包户以官逼民反的名义,起兵造反,就有损永熙皇帝治理出来的太平盛世名声了。 永熙皇帝很是爱惜羽毛,还想等到驾崩以后,史书里写上一句千古明君的盖棺定论。 任何影响到永熙皇帝名声的官员,都会遭到责罚。 辛稼轩每每想到在官差和包户的盘剥下,受苦的老百姓,心里就痛苦不堪。 辛稼轩为了这一次可以稳妥的推行火耗归公的新政,小汴京的老百姓以后免于遭受官差和包户的盘剥,只能暂时忍了下来。 辛稼轩写了一封书信,交给了赵庆,郑重其事的说道:“先生一定要派遣一名妥当的人去送书信,石敬瑭、卢杞等人想必在暗中监视着钞关御史衙门的一举一动,知道有人出去送信了,肯定会派人在半路劫杀。” 辛稼轩思来想去,小汴京没有几个精通弓马骑射的随从,来得过于着急了,面临了无人可用的窘境。 辛稼轩的手掌伸到一半,停了下来,稳妥的说道:“为了保证书信能够送到张巡的手里,本官还是亲自去一趟。” 赵庆拦了下来:“小汴京现在缺了谁都不能缺了东翁,需要在小汴京坐镇,否则,东翁前脚刚刚离开小汴京,后脚就会闹出很多乱子了。” 赵庆指了指钞关御史衙门外面:“小汴京看着风平浪静,实际上形势极其的严峻,还不知道埋伏了多少只豺狼,想要在小汴京掀起一场大浪。只要小汴京乱起来,就能阻止东翁收缴这一次的夏粮,咱们交给陕王的垂直管理计策再是对天子有利,只要是这一次的漕粮收不上来,恐怕会惹来天子的不满。” 辛稼轩叹了一口气,又坐了回去,只能把书信交给了赵庆。 辛稼轩似乎是看出了赵庆的念头:“你这次想必是用人命去填,多派几人去给张巡送书信,故布疑阵,总有人能够把书信送到。这回苦了你的族人了,放心,等得到火耗归公的新政推行了以后,本官必定帮着你的族人求来一身官衣,风风光光的下葬。” 赵庆听到辛稼轩的顾虑,知道他想要亲自送书信的原因,不想看到族人的惨死。 辛稼轩一心为赵庆考虑,也算是有情有义了。 赵庆神秘莫测的笑了:“这可不好说,学生只需要派遣一名族人去给张巡送书信,必定能够把张巡给请来,至于有人想要在半路伏击学生的族人,到底是谁死谁活就不好说了。” 赵庆神秘莫测的笑容,一时间让辛稼轩有了一种错觉,似乎他的族人真的能够把书信送到张巡手里。辛 稼轩只想了想,摇了摇头,就把这个念头驱逐了脑外。 小汴京没有几个精通弓马骑射的武夫,要说有,到时候当初跟着王思礼前往京城的满桂算是一位骁将。 至于其他人,只有送死的份了。 卢杞从京城里带来的李猪儿,在边关也算得上是一名极其悍勇的骁将,除非辛稼轩亲自送书信,这一趟无论是谁去,多半就会死在李猪儿的手里。 辛稼轩听到赵庆只派遣一名族人前去给张巡送信,本来不想同意,不过出于对赵庆的信任,还是没有说出再想其他办法。 赵庆喊来了一名差役,让他出去一趟把斛律光叫来。 斛律光得到赵庆的消息,给衙门告了假,赶往了钞关御史衙门。 辛稼轩在衙门里见到了斛律光,也就是赵庆所说这一趟送信的人,仔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