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时抿了一下唇,而这一切的开端便是…… “水浒传。” 赵时没有任何犹豫,决定了之后,便直接带上对讲机,带上对讲机是防备有人找不到他而心急,然后再带上一把中性笔,纸张,灯笼,穿过了一道一道又一道的门,进入了地下室的最深处。 鸦雀无声, 死寂一般, 但是,正是这样,反而更有利于赵时进行《水浒传》的改编,首先是朝代,然后是对话当中的宋朝风气,习俗,俚语,这个赵时犹豫了一下,没费那个劲,一来,他改也不可能改好,他都不知道唐末是什么风气习俗。 二来,这本书本就是要讲给不识字的老百姓听,老百姓又不知道唐末是什么风气习俗对话方式,他们反而觉得都是宋朝的风气听的比较有亲切感,比较有代入感。 最后:快。 在赵时这种几乎不在乎保留原著阅读体验的情况下,赵时几乎就是誊抄,短短一个时辰赵时便“写”了将近五千多字,然后正准备继续誊抄…… 沙沙 沙沙 赵时搁在桌子一角的对讲机响了俩声,然后李令时道:“三郎在吗?三郎在吗?五娘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