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阮年年被郑舒推荐的一本心理学的书洗脑——《被讨厌的勇气》,主要是一场青年和大师围绕阿德勒心理学展开的一场对话。
吸引阮年年的是,这本书里面不是直接灌输大量理论信息,而且通过对话寻找答案,以前的阮年年觉得对话一部分就是争辩,就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发生矛盾的来源。当然,后来阮年年发现,正是这种不知道哪里来的奇怪观点,让自己和张舟远越走越远,甚至最后互为敌人,她们真的不会对话。而这本书里面的各个对话让阮年年收益颇深。
“学会课题分离”是给阮年年留下很深印象的一节。或许说“课题分离”过于专业化,用阮年年简单粗暴的总结就是“世界上有两件事,一件是关你屁事,一件是关我屁事。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很多人会担心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形象而在公共场合不敢说话或者隐藏自己。那么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便是不会课题分离,别人怎样看待自己是别人的课题,而自己怎样做是自己的课题。
课题分离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就像书里所说的,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也就是自我接纳。
阮年年有段时间很佩服阿星的胸怀,他可以放下很多东西,坦然地面对张舟远。那时,阮年年在想,如果自己是阿星,估计会把张舟远揍成猪头。但是读过这本书之后,不能说阮年年原谅了张舟远,但是的确使阮年年的心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阮年年明白,之前她与张舟远过多的干涉对方的课题了,比如:阮年年怎么穿衣服、穿什么衣服、怎么搭配、什么发型、什么行为张舟远都要干涉;再比如:张舟远几点回家、去哪玩、学习没有、打篮球受伤、有没有东西吃,阮年年也会去考虑。她们相互把对方的课题当成了自己的课题,但是,她们没有意识到“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过多的干涉,过多的参与对方的话题,会放大自己的期望,当对方做不到或者不愿成为你研究课题里的内容时。当事者的期望值便会降到最低,慢慢转化成失望,甚至绝望。后来,对方都会觉得,你不是我期望中的样子,无论如何,你都不会改变,从而那些曾经吸引对方的地方慢慢变得暗淡。
同样,阮年年推翻了以前所遵循的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成为追求阿德勒目的论的一名忠实信徒。
就在一个月前,阮年年经常寻找张舟远和自己分手的原因,她会陷入某种情绪而无法自拔,但是通过目的,他清楚的理清了所有人物关系。
首先,原因论会让阮年年觉得是自己的原因,长期的不作为、任性等。但是目的论会告诉阮年年:张舟远在感情变淡后变心,于是他产生了分手的想法,基于这个目的,他会寻找阮年年的不足,在这种目的的支配下,所有圣人都会被诋毁成肮脏不堪的人。目的论也告诉阮年年,她讨厌张舟远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走出来,即使张舟远现在是个圣人,阮年年也要把他化为世界上最不堪的人,即使张舟远曾经给阮年年带来过很多美好时光。其结果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阮年年在进行课题分离之后,接受了那个在张舟远口中“又黑又胖又丑”的自己,所谓的幸福,可不就是接纳自己嘛!在阮年年看来,学会课题分离也是避免被pua和反pua的一种绝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