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
普授勋士还仅仅只是一道开胃小菜,接下来的宣令才是一个个重磅炸弹。
雍州、同州和岐州大体上就是历史上的三辅之地,占据着关中最为繁华核心的区域。在这三州建立十二个骠骑府以典任宿卫,正式的取代原本的六坊禁军,这将彻底的改变京畿之地的军事和宿卫格局。
关于宿卫和禁军的改革,群众尚未消化完毕,而接下来的勋士赐田更是直接引爆了在场众将士们的热情。
如果他们还是原本的鲜卑镇兵为主的武装集团,或许反应不会这么大,但是如今大部分的府兵将士都是关中当地儿郎们。
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此乡土之中,但大部分却都是从祖辈开始便无立锥之地、无寸瓦遮头,哪怕偶有侥幸偷偷开垦一些土地,往往也会因为各种天灾人祸而再次变得一无所有。
在关中富饶之地拥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并不能说是这些关西儿郎们的执念,因为难度之大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他们已经沦为乡兵部曲,就算是官府组织扩户均田也根本降临不到他们头上来,而且近年来随着耕事的兴盛,关中核心地带闲田越来越少,即便是进行均田也都不会在这上述三州之内进行。
可是如今,诸勋士只要得录三州军府之中,便能够凭着功劳获得赐田。这对众军士们而言当真是美梦成真,甚至有的军士都抬手抽了自己两个嘴巴子,又忍着火辣辣的痛楚,拉着身旁袍泽询问自己刚才有没有听错。当然大多数的军士还不至于如此惊愕失态,仅仅只是喜极而泣罢了。
相对于在场众军士们的欢欣鼓舞,一众随从参加阅兵的文武臣员们脸色则就微微一变。尤其是一些家中本就有着广阔庄园田产的时流,心中则就更加的震惊。
虽然说唐公所公布的政令中表示三州各度治内荒田、弃田等无主之田,可是这三州乃是关中最为繁荣富庶的地区,基本上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关中,本身就农耕发达,近年来更是连年大稔,即便是有一些无主田地存在,可是要满足多达几万人的赐田也是远远不够的。
十二个新置军府,各录勋士三千口,那就是整整三万六千人。每个勋士赐田一顷便是三万六千顷,而且随着后续功勋创建,可能诸勋士得田还不只一顷,那就是多达数万顷的耕地。三州之内所有的无主荒地都累加起来,恐怕都没有这么多!
当然真要说三州实际拥有的土地那肯定是有这么多,而且估计多达十余倍还要多。毕竟这三州是整个关中农事最为发达的区域,可问题是这些土地并非无主。
除了诸州籍户连年有增而各给授田之外,其中大部分还都掌握在当地的豪强大族和文武权贵手中。像是如今的京畿周边,尽是权贵园业,鲜有小民耕地。
唐公治军向来宽猛相济,猛的一方面在于军纪严明、作战勇猛,宽的一方面则就是待遇优渥、赏赐丰厚。这一点朝中众人也都有知,像是之前山南道同样也有类似的政令颁行,当消息传到关中时,还不乏时流感叹唐公治军如此宽仁,怪不得能得将士们死力效忠,百战百胜!
之前的他们还只是作为一个看客,可是当现在同样的政令在关中执行,原本的看客也成为了局中之人,他们才不由得悚然一惊,这不足的土地从何处来?
大家都不是傻子,稍加动脑便想出了好几种如何增加无主之地的方法。这当中最方便快捷的,当然莫过于将有主之地变成无主之地。比如在新年元日畏罪自尽的柱国侯莫陈崇,家中可就是有着不少良田美业的……
大阅的校场上,热烈的欢呼声一浪盖过一浪,也将在场众人思绪给打断。
前面几项,还只是针对平安返回关中的这些将士们的犒奖政令。对于那些战没之众,李泰同样没有忽略。
虽然由于他挽救得力,使得此番战事的直接战损大大降低,但仍然有两三万将士死在了这一场战事之中。这些将士虽然已经不在,但他们的父母妻儿却仍活生生的存在于关西,那就是整整两三万个家庭。
李泰对于这些将士们的阵亡虽然并不需要付直接责任,但是如今的他作为新的霸府首领,对于阵亡将士们家人的抚恤赈济,也是他不能推脱的义务。
所以接下来,他便又着员公布对于这些阵亡将士的家人赈济方案。首先由前中外府属官们据兵籍与现存将士整编核对,确定一个阵亡名单,尚有遗骸存在者则由其同乡袍泽运返乡里,没有遗骸遗物存留者,则由朝廷安排使员统一入乡通知告慰。
诸阵亡将士之家,朝廷给予三种赈济方案。
第一种是家人愿意继续保留兵籍,则同样给其当户男丁以「勋士」身份,同样可以参加军府选录并继续服役赐田。
第二种则是不愿再为兵家,则就入籍成为郡县籍民,并优先加以均田安排,免其三年租调并永免一丁之庸。
这两种情况都是针对家中还有余丁可以继续当兵或者种田,第三种情况则就是家中已经没有了成年的丁男。唯父母在堂,又或有妻子于户,按照各种不同的情况给予实物赈济,基本上涵盖了赡养老人、改善妇女生活和养育儿女等几方面。
像是户有中男而亲长又没有养育能力的话,则由当地官府安排直送畿内,由大丞相府负责统一养育教导。
在此之前,类似的伤亡军士赈济事务,即便是有,往往也都是将主本身怜悯家奴而做的救济关照,像是这种普遍的、作为一种政令推行,则就是始自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