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了。 就这样随着李牧不断地放大、放大,直到最终,他看到了熟悉的画面——那是使用STEM,也就是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材料结构时,所能够看到的图像。 李牧忍不住惊叹起来的。 用“眼睛”直接观测到这样的情景,远比用显微镜拍出来的图像更令人震撼。 对于李牧来说,这是第一次,他也可以肯定,这个场景将会令他终身难忘。 不过,显然这还不够他继续放大。 直到最后,他终于能够隐隐约约的看见,“粒子”。 但放大到这种时候,系统的警告声响起了:“当前放大倍率已经达到算力极限,请宿主谨慎考虑是否继续放大。” 听到这声警告,李牧也确实感受到了自己的大脑已经有些发胀的感觉。 无奈,看来也就只能这样了。 他停止了继续放大,然后开始观察眼前的这片微观世界。 他确实看见了粒子。 严格来说,应该是原子。 我们从课本上所认识到的原子似乎都是一颗球,但实际上原子只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只占几千亿分之一,所以他肯定看不见原子核,而电子比原子核还要小,他也肯定看不见电子。 但是他现在看见的球是什么? “这就是电子云吗……” 李牧喃喃。 电子会随机出现在原子核外的任何一处地方,因为其遵守量子效应,于是,由于这样的随机性,电子在一瞬间瞬移了无数次,于是,也就形成了电子云。 而现在,李牧“亲眼”看见了。 但可惜的是,他只能在这片模拟空间中看见,而不能在现实中亲眼目睹。 在这片空间中他也没有真正看见,而是脑海计算机让他看见的。 也许…… 他所看见的这个东西,也只是脑海计算机按照他的理解所模拟出来的? 就像是在微观世界中,也是没有颜色的,而他现在所看见的世界,则是一片灰白的。 李牧摇了摇头,算了,这个问题,他还是停止考虑吧。 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在这微观世界中,确定LCS合金的结构。 于是他收起了注意力,看向眼前这微观的世界。 随后,他惊叹起来。 “什么叫材料表征啊,这才叫材料表征啊!” 在这微观的世界,这块材料的一切微观结构,在他眼中都明朗可见了。 这时候,他的信心,无限增大了。 有这样的微观世界,材料学,将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