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召见采官,闻新乐,问新风。
已是多次入殿,李淑慎也不再如第一次那般忐忑。行礼述职,一如既往。
逢春休日,圣上难得放松,邀乐官同往园林煮茶闲谈。
圣上幼年继位,一路走来万般艰辛自不必说。幼时被父母带入宫赴宴,她也曾见过少年帝王,只觉气势逼人,不可直视。而如今的帝王已学会将气势收敛,只觉深不可测。
仔细算来,圣上不过大她几岁。
至园中古亭,亭有一石桌,桌上摆有瓜果糕点,并有侍女在旁等候。圣上赐座,乐官们谢恩坐下,一时无言。
“孤听闻李采官在北地行动时,遇见许多奇事,不妨说来听听。”圣上开口,李淑慎刚起身,却再听:“不必多礼,且坐着说罢。”
李淑慎只好坐着,态度更加恭敬,徐徐道来所遇之事。为使所言不至于枯燥,也不至于失了礼数,犯了忌讳,李淑慎一面说着,一面想着,真是提着心吊着胆,不敢失神一瞬。
她说话时虽未抬头,却感觉到圣上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慢慢打量着她。李淑慎现在也是知道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叫她言奇事怪闻是遮掩,其实是在观察她这个李家小姐。
一时李淑慎思绪万千,她不敢表露在面上,只老老实实地将所能想到的事说来听。直到李淑慎将事件讲完,圣上才若无其事地移开落在她身上的目光,又点了几人来说事。
待什么事都说尽了,按理说也该各自归家了。只是……李淑慎被留下了,其余人面色不改,皆退下了。
侍女奉上热茶,李淑慎看着那茶汤上的热气腾升,不知下一步该如何去做。
“孤观如今北地物阜民熙、时和岁丰,心中甚喜。又想及李采官几年来昼夜不休、行车燃灯,实是无私。恰逢休沐,孤便想邀李采官一同品茗赏景,也算浮生偷闲了。”圣上开口。
李淑慎听此,正欲回话,却被止住。
圣上起身,抬脚向园中去,李淑慎紧随其后。
春日里,花开拥簇,惹人心喜。鸟雀切语,藏于枝叶。人行走小道间,不见余人,自觉心情舒畅。
李淑慎看着这般美景,原本的紧张也散了许多。虽与圣上无话,竟也不觉得时间难熬,却是难得的静谧闲时。
被李淑慎心里一直以“圣上”二字代替了姓名的皇帝,姓管,名管璟,字珩。管珩确实如李淑慎所感在观察她,他亦看出她的紧张,她似乎并不愿入宫,只是无论从哪一方面去考虑,她都是最合适的人选。如今看她言行举止无有差错,不是愚钝之人,相处起来想必也不至于太困难。
管珩思索着便没有开口,不曾想李淑慎不以为意,当真赏起景来了。
年轻的女子着墨绿官服,于初生绿芽间行走,神色从容,行动自如。她只是站在这里,不做什么旁的动作就比得过这园中所有含苞欲放的花,倒让人想是不是花见了这般的人儿而羞于开放。
“李采官,今后有何打算?”他问。
李淑慎恭谨应答:“微臣欲往北郇。北郇地僻,世人鲜闻,不知是何状况,微臣望前往探察。”
“北郇事毕,又待如何?”他摩挲了下扳指,继续问。
“北郇事毕……还有北厘、南蒿、西乌等地,此外回巡击察南阾等地……”李淑慎认真想着,一件一件地道来所预备做的事。这么一细数,才惊觉时光可贵,而事情太多,实在是紧迫。
管珩听着,从李淑慎身上看出了李父的影子来,都是一板一眼,忠心耿耿,先公后私,确实是令人放心的臣子,只是……
“李采官,可考虑过……”自身婚事?他看她茫然的神情,失笑,“算了。”他自己实际也未曾考虑过这些事,若不是老臣们和太后言语暗示,万般催促,他也不会突然想到李家女。
她无意此事,一心只有家国政事,如此倒是显得他落了下风。算了,算了。
“孤本也欲前往西乌等地,只是政事繁多,不得脱身,只好托谢卿代往。李采官若是也有意前往,不妨与谢卿同行。山遥路远,不免遇阻,你与谢卿同往,也好照应。”
李淑慎垂首行礼,应下了此事。
回到家中,见父母关切的眼,李淑慎笑笑,摇了摇头。
李母见此松了口气,却又发愁起来。她拉着女儿坐下,细细问她:“你可有心喜之人?”
“我……没有。”李淑慎低声道。
“婚事且由父母安排,我没有旁的想法。”李淑慎道,然她话毕却有些恍惚。
她真的想如此吗?随意挑一个人去结婚生子?她为何要这样做呢?因为相信父母不会挑一些臼头深目、油头粉面、诡谲无行的人给她;因为没有喜欢的人,没有想要的东西;因为她到这样的年龄理应成婚了,因为父母关怀,想要让他们安心……
“慎儿,你真的……你为何这样说呢?”李母揽住她问。
他们不是迂腐的人家,也不会想着利用女儿的婚事去谋求什么好处。旁的女儿家就算再听话,也多多少少对于自身的婚事有些想法。自家女儿从来不拘着,却不知为何对于这事漠不关心,似乎在完成一件公事般。不,对公事她好歹还尽心。
她很早察觉到,女儿不像别家的姑娘,总有一些脱离于人世之感。女儿她真真切切地对人好,又真真切切地不在乎自己这副壳子。
她曾为女儿胸有大志,关心百姓而骄傲,现在她又逐渐怀疑,女儿做这些事,究竟是她“想”去做,还是“要”去做?
这些年李淑慎一直在外奔走,烈日暴雨,一律不惧,不怕伤毁容貌,不怕身体留疤,甚至……不怕死。
采听民风民情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