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化合物中除了金属元素之外的其余几类元素。 经过对其‘粪便’成分的进一步的确认,巫医们发现所缺失的那些、即被火山蝾螈所‘吃掉’的元素,有着相当多的品类; 其中已经被识别的有几种: 一,是大气中广泛存在的‘生命气体’之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陶瓦中存在的某种重要元素。 这个发现让巫医们对‘生命气体’的认识更为明确了一步,且意识到这种气体、应当是部分金属元素不能以单质存在于自然界当中的重要原因; 并由此想到: 提取金属单质的过程,或许就是在、起码其中一部分的工作就是在剔除化合物中这种‘生命气体元素’的成分。 而在有了这样的认知后,他们对于符文组中‘抽离’部分的运作原理就更明确了几分,从而加速了对‘非术法参与之冶金’的了解; 然后,又从中反向推导出了‘术法参与之冶金’,在符文组中的相应表现形式。 就在此两项的彼此推动、互相促进之下,能够通过‘抽离’来获得的金属单质,正在变的越来越多,这之中就包括了角蹄种此前所提供的两种常规金属。 其一,有金属光泽的、呈白色或者银白色的物质; 该金属具有有良好的延展性与导热性能,单位密度比钢木要高,且具备极为优秀的声传导能力。 但其质地太过柔软,单质状态下用途受限、至少如今是如此。 其二,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高导热性的软金属。 在将此两种金属与角蹄种所提供之样品进行对比时,巫医们发现其展现出来的特性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因此,他们认为角蹄种之冶炼过程应当使金属单质中参入了其余元素,所获得的成品同样为某种合金。 除了这两者之外,另还有好几种特性不同的金属单质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得到,且在各自的残留物中得到了更多的意外之喜,比如带毒性的气体、某种大气成分、某种强腐蚀性液体等等; 且借此对各种反应的过程、以及化合物类型进行了分类与总结,使化学等新学科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而且,这些金属元素在火山蝾螈的排泄物中,虽还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但其性质却极为不稳定; 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后会在岩浆特有的高温环境下慢慢变回被蝾螈所吞食前的稳定化合态,并再次被排泄者、亦或者它的其它同类吃掉..... 此外,在不发动天赋类法术时,蝾螈的排泄物中依然存在着黑棱金三兄弟; 但当它们使用了类法术后,排泄物中反倒没有了该三种金属。 也即是说,此三类金属对于它们而言,原先同样是‘废渣’的一部分,但在不知多少岁月的演化中,蝾螈们得到了将之废物利用、成为攻击方式的手段。 假如用恶心一点的方法去阐述,那火山蝾螈的攻击手段,就约等于是在拿着粪便当武器。 这虽让巫医们感到不适,但该利用的还是得利用.... 只不过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大多数巫医们对待这些倒霉实验体的态度,就变的更加大开大合了一些。 但话虽如此,这种富含金属化合物、且存在状态相当不稳定的排泄物,却是大大减轻了巫医们的工作量,因为其中金属元素的提炼难度,要大大低于该元素其余普遍存在之化合物形态的提炼难度。 因而,更多的粪便被需要,而想要粪便就得有更多的蝾螈存在。 问题是实验体只有七只,且在此前的实验中就已经有三只意外死亡; 尤其是被剖脑取魔晶的那只,在开始操作前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而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得有更多次数的解剖经验累积;而想增加解剖上的经验累积,就得有更多的实验体存在。 于是,问题再次绕回到了蝾螈的培育与捕获上..... 至此时,培养舱培育已经展开,而与之同步进行的诱捕方案,也进入了规划阶段。 ~~~~~~ 通过对火山蝾螈的分析,巫医们此时已经明白了它们离开地底岩浆深处的巢穴,前往火山口岩浆池到底是为了什么。 通过对七米、二十米、四十米三种大小之蝾螈的躯体架构分析,巫医们发现小蝾螈们的承压能力有限,在幼年时需要在浅层岩浆中出生、并于此生长至一定大小后才能前往地底深处。 有了这样的判断后,再去对火山群进行针对性的次声探查,很多此前另巫医们感到疑惑的点,便也就陆续解开; 火山群基座是似乎是个生育空间,而上方的十数个火山口,则是一个个像是幼儿园一般的地方,只有当小蝾螈们长大之后,才会向下潜入更深处生活; 此外,那几只被捕捉到的大家伙中,二十米的那个应当是即将成熟的个体,四十米的那三只,或许是父母、亦或许是守护者? 但这和巫医们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只想利用这一点,去寻找更快捷的诱捕办法。 ‘诱捕’当然重点在于‘诱’上,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巫医们首先就想到了食物.... ‘何不开发出一种对于它们来说最有食用价值、能够被最高效吸收的食物呢,就比如糖水对于普通陆地动物那般?’他们如此想到。 就在这样的思路下,几类在喂食实验时表现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