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六,大报恩寺内高僧,将于新年后进行第一次讲经,届时寺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长安城东贵西富,百姓多在城北边居住,城南多荒地与山地。
从城北来的香客们,若要入寺听讲经,必定经过乔昭食肆,只要抓住机会,小食肆便很有希望一炮打响!
因此,乔昭食肆定于此日开业啦!
开业当天的美食,乔昭也自有打算。
来寺里听高僧讲经的,都是香客,这天自然也是要吃斋饭的。
乔昭对于斋饭的熟悉程度,已经达到一种食材可以翻着花样的做了。
这次,乔昭要做的斋饭是素肉卤浇饭。
素肉卤浇饭又名御黄王母饭,之所以改名,原因有二。
其一,原版御黄王母饭是荤食,其二王母乃道家,佛教自然不能取此名。
早在敦煌时,乔昭阿娘就对御黄王母饭进行了改良,将荤菜改成了素斋,也改了名字,当时就非常受寺庙师父和香客们的欢迎。
这道菜,乔昭自然早做过很多遍了,用熟悉的菜品作为开业菜品,这样才更有把握。
开业前一天,乔昭还要为食肆开业做一项准备,即绘宣传图。
乔昭擅长厨艺,也擅长绘画,原来不忙的时候,她也会去千佛洞帮助阿耶绘制壁画,画工与写字便是那时练来的。
配好了颜料,取出一张大纸,在最上面,乔昭写上了四个大字“开业大吉”,左侧写了“素肉卤浇饭”,右侧写了“全味素斋”。
在纸张的中间,乔昭还栩栩如生地绘上了素肉卤浇饭的的模样,最后,在纸张下方,她还不忘写上几句佛家吉言。
满满当当一张大纸,乔昭把它从桌上提起来,比量着贴着小食肆门上的样子,甚是满意。
绘完图,乔昭又去为明日开业做了些讨喜气的小糕点,同时还准备好了黄米和豆腐。
黄米,用清水洗净后浸泡一天,待明日现场蒸制。
豆腐,则是用来制作成豆干的,也是最关键食材,它的味道决定了整道菜的成败。
乔昭先把成块的豆腐都切成一指宽的片,锅内加水烧开,将豆腐片上锅蒸制。
约一炷香的时间,豆腐片便蒸制合格了。
经过蒸制,豆腐片已不会轻易碎掉,而且还十分具有弹性。
乔昭把蒸制好的豆腐片从锅内取出,放在木板上。
然后,按照一层豆腐、一层木板的顺序摞列起来。
在最后的那块木板上,压上重物,豆干的制作便完成一半了。
豆干压制三个时辰后,已经成型,接下来,便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熬治料水。
葱切段、姜切片,放入锅内烧开的水中。
随后,乔昭又在热水中放入胡椒、花椒、肉桂,倒入酱油、盐和糖,等水再开一滚,料水便调制好了。
蒸好的豆干,被乔昭全部没入料水中,大火煮沸,一炷香时间后关火,让豆干在料水中再浸泡上一个时辰,便十分入味了。
最后,将豆干从料水中捞出,置于架子上控干水分,乔昭又把每一片豆干都切成了细丝。
到了这一步,素肉卤浇饭便完成一半了。
只待开业这天,乔昭用阿娘的秘制酱料,对豆干进行最后的调制,连汤带豆干全部浇在黄米饭上,这道菜便完成了。
忙碌了一天的昭昭,丝毫没有感到疲惫,满脑子都是对明天开业的畅想。
躺在床上后,乔昭又在脑海里演练了一遍明天开业的流程,这才沉沉睡去。
翌日,天还没亮,乔昭便早早起来了。
来到食肆里,乔昭先是把泡好的黄米入锅蒸上,又把昨日绘好的素肉卤浇饭的画纸,贴食肆对外的墙上。
这时,天才蒙蒙亮。
回到灶台前,乔昭把事先清洗干净的蔬菜,过水烫熟。
打碎鸡卵,摊制蛋饼,等蛋饼放凉,再切成细丝,挨着蔬菜放一旁备用。
所以材料准备齐全后,便到了调制秘制酱汁这重头戏了。
所谓酱汁,无非就是各种香料、调味品。
之所以称之为秘制,无非是各种香料和调味品的比例,不为外人道。
按照阿娘的方子,独家秘制酱汁很快就调好了,乔昭取来汤匙,尝了一下味道,很棒!果然是阿娘原版的味道!
当黄米饭蒸制七八分熟时,乔昭打开锅盖,把豆干丝和一部分蔬菜放在黄米饭上方,浇入独家秘制酱汁,用锅铲把黄米饭翻炒均匀,盖上锅盖,继续焖制至黄米饭熟透。
接近午时,大报恩寺的讲经,就快要结束了,乔昭这边也已经蓄势待发了。
食肆里飘出的饭香,早就吸引了周围的食客们。
乔昭还花费心思在食肆门外摆了一个花式小架子,放上精致的糕点,食客们可以随意取、随意吃。
听完讲经的信众们,也陆续从寺院出来了。
不少家住北边的信众,一早途径乔昭食肆时,便被她绘制的画纸所吸引,都想着回去时看一看这到底是什么美食。
“肆主,这素肉卤浇饭怎么卖?”
第一位进入食肆的食客,是一位身穿暗色锦纹衫、肩背黄袋的老妪,一看便是刚听完讲经的香客。
“阿婆,十文一份。”
这位嗓音甜软、明艳动人的少女,便是肆主乔昭了。
这位阿婆只觉得乔昭真好看,给人的感觉就像那殿上的菩萨,光明自在。
冒着热气的素肉卤浇饭,被乔昭从锅内盛出,放在干净的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