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的法兰克福,要比上海冷很多。
邱晏缩在被窝里不想起身。
约好今天去探望Dr.William。
“yannes,起床吃早餐。”Toni敲房门喊她,她从被窝里半起了身,伸懒腰,“你进来。”
Toni在床边坐下,邱晏额头抵在他肩膀上,瓮声道:“外面又下雨了。”
要说不适应,只有这一点,德国的冬天也太漫长了。
她每天混吃等死,从来没有这么轻松快乐过,除了学德语。
家里暖气开得足,让她不想踏出家门半步。
从上海回来,Toni休息了一周回公司报道,她就开始不出门,兴致起来下个厨,大部分时候是Toni回来做饭。
她考虑过搬去慕尼黑的可行性,她太想念阳光了。
今天周末,Toni休息,恰逢Dr.William从长滩岛度假回来,两个人提前约好时间,上门拜访。
邱晏裹紧羽绒服,羊绒围巾把脖子缠得严实,带上口罩帽子,只露了一双眼睛在外边。
雨细密地下,伴随着湿冷的风,整个人黏湿湿的。
她在门口站了两分钟,转头喊人:“Toni,还是开车吧。”
Dr.William快七十岁,微胖的老人,头发有点花白,笑呵呵地招呼他们坐下。
“yannes,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Dr. William。”她跟William拥抱,琢磨着他跟她说英语挺好,她能听得懂。她的德语太poor,只够打招呼。
William请他们坐下,又问Toni好不好,精神怎么样?有没有再吃药。
问这些不避讳她。
Toni表示自己很好,一切都好,跟yannes在一起,他很平静很幸福,没有焦虑,她是良药。
邱晏咂咂嘴,过奖了,互为良药,互为良药。
William爽朗笑出声,说起Toni的事。
在William有点poor的英语里夹着大量德语,Toni时不时跟她解释,她也从第三人口中大致了解了他的人生。
简单,又不简单。
他说话晚,不爱跟人对视,对于想得到的东西想做成的事会先规划好,保证一击即中。
比如很小的时候,还没会走路,他扶着围栏,左手够不着的玩具,他思量过距离会换右手,这时候左手抓住扶栏,伸出右手倾身一拽,从不失手。
他能保证自己不摔倒,又能达到目的。
从来不会哇哇喊叫,除非是办不了的事,他会轻声咿呀,但不会喊叫哭闹。
在他两周岁的时候,父母第一次带他去看儿童行为科,起初被怀疑是自闭症,后来三周岁,医生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转介到Dr.William这里。
从此,他成了Toni漫长人生里的教父。
Toni的父母在他六岁的时候去世了。
他把Toni当做亲生的孩子,去研究他的心理,引导他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
Toni的童年不算痛苦,在学校里有shadow teacher,他高智聪慧,无所谓社交。
直到小学毕业,Sophia比他大十二岁,因为去英国读博,选择带上他一起。
陡然换了环境,又渐入青春期,Toni变得敏感矛盾,他第一次出现焦躁症状,终于有一天,自己买了机票一个人回了法兰克福。
他憔悴地站在William的诊所门口,踟蹰不前,最后被护士发现,把人领到了William跟前。
他突然的出现让William惊讶不已,这个孩子明明浑身疲累大脑却异常兴奋。
William把人按进沙发,让他喝了一杯温水,然后开始讲述。他倾听他的内心想法,细心开导他,最后建议他吃药。
后来,Toni开始学习怎样隐藏自己,怎样模仿NT。
他又去了美国读书,很少再给William反向反馈。匆匆时光里,他好像好了,变成了一个高智的普通人。
直到遇见她。
那些焦躁和不安排山倒海而来,她明明只是改善他社交障碍的工具,最后却让他沦陷。
他的人生简单纯粹,三两句能讲完的三十年,邱晏以己度人,却能探及他心灵深处的痛苦和矛盾。
书房门被敲开,一名中年女性站在门口,金发披肩。她跟William、Toni打了招呼,走过来朝邱晏伸出手:“yannes。”
Sophia临时回法兰克福出差,早前得知Toni带了邱晏回来,一直没空见面。
今早William给她发信息,她还是决定抽空过来走一趟。
她来的时间刚好,邱晏已经消化完Toni的前三十年。
邱晏跟她问好,Sophia开玩笑:“yannes,自从认识了你,Toni回来的次数是以前的好几倍。”
“他会向我们寻求帮助,该不该跟你做朋友,他爱你,他疑惑自己是否有给你幸福的能力。”
“yannes,谢谢你,谢谢你让他找到了自己。”
邱晏脸上保持微笑,攥着Toni的手越来越紧。
他们以为她是Toni的救赎,事实上他才是她逃离的绳梯。
命运早已在一年前的航班上被改写。
回家天已黑,跟Sophia吃了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