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自曹植死后,不说曹志和曹苗,就是仍在陈王府的陈王妃,日子也好过了许多。 只是她这些年来受了多少委屈和苦楚,要说心里真没一点怨气,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更别说她对曹丕曹叡父子俩,是真的打心底不敢相信。 但见她叹了一口气: “话虽如此,但陈王的际遇,仍犹在眼前,古人云: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如今尔等不过一窟,可高枕而卧乎?” 天下哪个世家不是多头押注? 多做一些准备,总是没错的。 曹志苦笑道: “阿母,我们姓曹,与别人不一样。若是投了蜀人,便是让大魏在天下人面前丢尽了脸。” “到时且不说世人会怎么说我们,只怕就连大人的名声,亦要被拖累,成了曹氏不忠不孝的子孙。” “就算是冯郎君再怎么视吾等为侄,但他既是蜀臣,心里也未必没有存了别样的心思……” 听到曹志论及曹植,陈王妃终于有所顾忌。 她沉默了半晌,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有些庆幸地说道: “陈王让你承爵,果然是道理的。” 她一个妇人,只顾想着前事,觉得多找一条后路总是没错,却是没想得这么深。 母子三人谈论完毕,曹志对着曹三行礼道: “冯郎君之言,还请君深埋心底,莫要泄露半句。吾等性命,皆操于君之手矣!” 曹三不敢接礼,流泪道: “陈王待小人如心腹,小人性命,早就托付给陈王。若非陈王生前有吩咐,小人早就追随陈王而去了。” “如今小人已完成陈王生前吩咐之事,再无挂念,又岂会再留恋于世?” 曹三又给陈王妃与曹志曹苗三人行了大礼: “小人到了地下,把王妃与公子现在的处境告知陈王,想来陈王定会高兴的。” 言毕,但见曹三对着墓碑叫道: “陈王,曹三这就来陪你了。” 然后便从怀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匕首,毫不犹豫地刺入了自已的胸膛。 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把陈王妃吓得尖叫起来。 曹志连忙把远处的仆妇喊过来,让她们扶着陈王妃下去。 收拾完了山上的一切,又安抚好陈王妃,一行人这才下山。 待兖州刺史府派过来的将士护送着陈王妃离开后,曹苗这才悄悄地问曹志: “四郎,你以前对朝廷亦颇有怨言,怎么在阿母面前,却是那般说辞?” 曹志再没了方才的平静,面色已经变得阴沉。 “阿兄,我们在这里,即便有人监视,只要小心一些,别人也偷听不到。” “但阿母和我们不一样,虽说现在王府上没了监国谒者,但谁知道暗地里都有些什么人?” 想起在山上时阿母屏退下人的举动,想来她也觉得府上的人可能不保险。 曹苗听了这番话,这才松了一口气: “原来如此,我还道……呵呵,是我想多了。” 曹志苦笑道: “大人才离世半年,我岂会这般轻易地忘记大人生前遭遇的一切?” 说到这里,他的心里越发地悲苦起来,“其实大人第二次派曹三前往凉州,本意是为我们寻一条后路,我又岂会不知?” 曹三表面看起来是为了追随大人而去,实际是为了保守这个秘密,甘愿自尽而亡。 曹志准备上表朝廷,把曹三安葬在鱼山下,陪伴父王。 父王的苦心,曹三的牺牲,都是为了他们兄弟俩,曹志非是铁石心肠,又怎么会没有触动? 只是在外人面前,他不得不把这个秘密隐藏在最深处。 毕竟这种事情,乃是最大的禁忌。 曹苗却是忍不住地低声问道: “你也不相信陛下?” 曹志摇头: “我不但不相信陛下,也不相信豪右,再加上外有蜀吴二国,非是善类。” “如今大魏,看起来仍是天下正中,其实已是隐有危机,故多做一些打算,不是坏事。” 太和五年,也就是前年,父王曾数次上书,言: 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也。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豪右执政,不在亲戚,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 并以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的例子,极力劝说陛下多用宗亲,以防豪右。 然陛下仅以优文答报而已。 正是因为看着大魏宗亲愈轻,而豪右愈重,所以父王这才对陛下彻底失望。 夏侯三族本是曹氏宗亲,如今软禁洛阳。 毕轨亦是姻亲,败于胡人之手。 不用宗亲,自废姻亲。 而扬州都督军事者,满宠是也;关中专权事者,司马懿是也。 天下精兵,大半控于外人之手,此大魏开国以来,从未有见。 曹苗听到曹志的话,脸上也是变得难看。 他有些涩声地问道: “四郎对大魏竟悲观至此?” 不管文皇帝父子如何对待自已一家,但正如四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