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积云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不是好奇为什么会有圣旨给她,而是圣旨还分从哪里发出来的。 她不由问王华:“从哪里发出来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王华想也没想地道,“从通政使发出来的,是内阁六部的旨意;从司礼监发出来的,多半是皇上的意思。若是从礼部发出来的,就有可能是内宫懿旨。” 可他拦在自己前面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宋积云想了想,到底没问,道:“你也别紧张,我们去看看就知道了。” 王华“嗯”了一声,和郑全一起陪着宋积云回了宋府。 圣旨是司礼监发出来的,来宣旨的小太监和王华居然认识,而且见到王华就是一阵惊呼,王华更是没等他宣读圣旨,就勾肩搭背把人揽到了一旁,问是怎么一回事。 宋积云趁机塞了那小太监一个大大的红包。 小太监喜笑颜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道:“是造办处请的旨。明年不是太后娘娘大寿吗?造办处不仅招了烧瓷的,还招了做镙钿的,雕红漆的,做绒花的,打首饰的,织蜀锦的,吃穿住行的都有,一共三、四十个手艺人,准备给太后娘娘好好的操办一场。 “原来瓷器这块儿也不是这位宋老板,后来不知道是谁在造办处的说了一声,就定下了由宋老板代表景德镇进京献艺。” 他说,好奇地打量了宋积云几眼,道:“只是我没有想到宋老板居然是个女的。” 王华好像和他的交情特别好似的,闻言在他头顶呼撸了一下。 小太监就咧了嘴笑,道:“哥哥,你怎么在这里?元大人不是回京了吗?” 王华支支吾吾的把这事给糊弄过去了,问他什么时候回京:“到时候我给你洗尘。” 小太监就笑道:“我和御窑厂的人一道回京,路上还有个服侍的人。哥哥什么时候回京?要不,你和我一道吧。” 王华没有回复他,而是帮宋积云打听道:“御窑厂的接了什么旨意?” 小太监道:“让万公公和御窑厂的主薄带几个大师傅回京,应该是商量着给太后娘娘的寿诞烧瓷器的事。” 王华又向他打听了宫里的事,见实在是问不出什么了,这才放过他。 那边宋家的香案已经摆好了,小太监宣了旨,没有多做逗留,就由王华陪着去了御窑厂。 围在宋家门外看热闹的人随后一拥而进,一个个两眼发光地盯着宋积云手中的圣旨,纷纷道:“哎呀,原来圣旨长这样的!” “宋家祖上可冒青烟了,居然能进京给皇上献艺。宋老板这烧瓷的手段,是我们景德镇第一了吧?” “这圣旨不用收回去吗?那不得供到祠堂里去。宋家的长辈呢?怎么不见宋家的长辈?这可是阖族的大喜事啊!得放鞭炮、开祠堂才是。” 还有人道:“怎么也得给宋老板在族谱上单开一章才是。” 宋积云也有点好奇圣旨长什么样,可好奇过后,也就觉得没什么,倒是吴总管,叫了几个小厮跑去买了很多糖回来撒给众人吃,还在门口放起了鞭炮。 宋十一太爷和马会长等人在鞭炮声中赶了过来。 “你这孩子,这么喜庆的事,怎么不早点派个人去跟我说一声。”宋十一太爷和几位宋家的族老道,“那传旨的天使呢?得设宴好好款待款待人家才是。” 宋积云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深有体会,她无意让人知道王华和小太监的关系,笑道:“人家去了御窑厂,哪里就轮到我们招待?” 宋十一太爷就催她:“那你也去御窑厂,家里的事有我们帮着打点。” 说是要开流水席大宴乡邻,还要请了戏班子来唱戏。 有时候特权是个保护伞。 宋积云有意让把这件事宣传出去,以后那些官场上的再想勒索宋家窑厂,多多少少有点顾忌。 她让吴总管去拿了银子给宋十一太爷,还和马会长商量把这圣旨挂到风神庙去:“我能有今天,也要多谢诸位同行抬举,圣旨虽是给我一人的,可也是我们全景德镇烧瓷人家的荣耀,让大家也亲眼目睹一下圣旨长什么样。” 马会长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他们去了行会,急赶急地订了个匾额想办法把圣旨挂在了行会的大门口,还请了孔武有力的窑工十二个时辰看着。又和闻讯而来的同行们一起吃了个饭庆祝了一番。 回到家里,宋十一太爷等人还没有走,由钱氏陪着在厅堂说话,看见宋积云回来,宋十一太爷笑盈盈地对她道:“我们刚才商量过了,明天就请文先生帮你写个表彰,然后开祠堂,挂到祠堂里。” 另一位族老还怕她不高兴似的,解释道:“按理,给你雕个石碑也不过分,可你还年轻,以后前程远大,还不到盖棺定论的时候,这祠堂的画像、碑林,总归是有你一席之地的。” 宋积云对这些都看得轻。 上下五千年,她不过是其中的蜉蝣而已。 但人也要会及时行乐,能抓住就抓住。 她笑眯眯地应好,说了一些感谢的话。 宋家的族老们都很兴奋,感慨万分的说起了宋积云的祖父和宋二良,惹得钱氏又掉了几滴眼泪,直到打了三更鼓才散去。 宋积玉和宋积雪在宋积云的屋里等着她。 宋积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