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说完这句话,两个人都不出声,任凭挪威的日色一寸一寸地溜走。
最后一抹霞光消失在天的另一边,忽地闪烁一下,然后什么也没有了。
薄暮还没从地上起来,她的手就这样放在雪地上,雪在她的掌心融化,一阵一阵寒意顺着手心冒上来,到后来她已经冻得有些失去知觉。
也许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也许没多久,她重新从地上站起来。
她拍拍手,几片还没离开的雪花扑簌簌地落下,在这一小块地方下了一场小型的雪。
她对着手哈一口气,转头看向余晖:“走吗?”
她的本意是趁着还没落日,找一个适合观察极光的好地方。
后来想想其实也没必要这么刻意,只要她想,哪里都是极佳观景点。
余晖把刚刚取出来翻看的曲谱又塞回去,问她:“回去?”
“不然?”她反问,“如果你想的话,我们可以去峡湾,穿过破碎曲折的海岸线,去到大海。”
“如果可以,我们还能乘船去到月球。”①
薄暮做了个“停下”的手势:“在这里引用真的很犯规。”
她问,转了个身往回走:“所以走吗?”
他问:“去哪?”
“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
.
回到屋子的时候天已经全然黑下来,薄暮掏出钥匙:“麻烦你在外面等一会。”
钥匙对准锁孔,尖锐的一声。薄暮有时候觉得转开锁,拧开门把像是一个仪式,在门后等待她的是全然不同的新世界。
屋子里的暖气已经逸散多时,但打开门时还能清楚感觉到里外温度的差异。
她回身抱歉地点点头:“如果觉得冷的话,你可以先回去。”
“我在这里等着就好。”余晖说。
她进屋关上门,思索片刻觉得不妥,偷偷把门开了一条缝。
屋子的地板是木质的,大约已经有些年头,脚踩在地上它会“吱呀吱呀”地响,像是老人的呓语。
薄暮喜欢木质的地板,踩在上面就像是短暂地拥有一片森林。
这就是她为什么选择北欧。
北欧三国的人民热爱自然,濒临北极圈的国家少见日色,他们比谁都珍惜和自然对话的机会。
她不需要多加翻找就拿到那幅画。那幅画被她放在床头,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省去寻找的时间,拿上就递到想送的人眼前。
她三两步跳下楼。
冲到门口拉开门,余晖还在原来的地方等着。
和之前一样,她的画也已经装裱好。
转接的动作那么顺畅。
他接过画来看一眼:“我很想现在就回国,把这幅画挂起来。”
“之前那两幅也被你挂起来了?”
“嗯。”他回答时不看她,目光触及画的每一处细节,每看一处,目光就柔和下来一分。
她也在一边看,创作时得意,现在倒是每看一处就想涂抹掉一处——这里可以使用更好的处理方式,这里的配色和段宴安比起来简直不相上下……如此种种。
她思考片刻,还是无法容忍。
后来她忍不住遮住画:“要不你先还给我?”
“为什么?”他不解。
“我保证它下次到你手里时,它会比现在更完美。”她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作品,知道它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更何况,她无法接受半成品。
他把画从她手的遮挡范围中抽开。
“可是等它再回到我手里的时候,它就再也不是这种感觉了。”他语气惋惜,呼气的声响像叹息。
薄暮犹疑几秒,放下了手。
“你真的这么想?”她问。
余晖点头。
“可是这幅画有的地方比段宴安画得还丑。”她这种时候也不忘吐槽段宴安一句,“但既然这是送给你的,你满意就好。”
她几乎能想象到段宴安听到她这句话之后说她“没品味”的表情,但无所谓,因为她也觉得段宴安没品味——在这种审美上她和段宴安一直都是“双向奔赴”。
当然了,如果这时候余晖附和,那他们俩估计就到此为止。她自认还没有和余晖发展到可以接受被批判的关系,也因此,一旦他给出负.面.评.价,她就会马上收回画作,和他再也不见。
在现在和他的关系水平里,能批判她的人只有她自己。
余晖没接话。
沉默的时间有些久,她疑惑地看他:“怎么?”
他接下来出口的一句话打破刚刚营造好的氛围:“段宴安是谁?”
薄暮心道糟糕,她还记得她编过的谎,她说她喜欢段宴安的画。
余晖对这些事上有着超乎于常人的敏锐,但薄暮宁愿他没有。
他反应得很快:“是画廊里你夸奖的那位吗?”
“是。”薄暮干脆破罐子破摔。
余晖笑:“其实那时候我也觉得,你不会喜欢他的画。”
“那些高饱和度的颜色,应该会让你本能地抗拒。”他指指她交给他的画,“你看,哪怕你使用了高对比高饱和的颜色,也从来不会让它们成为画面的主体。”
他继续说:“当然,只是我个人的见解。”
薄暮心情复杂。
既然原本大好的氛围已经被破坏,她也没什么芥蒂了。
她问:“余晖,你有没有考虑过转行?”
余晖:?
薄暮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