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抬起头来望着这座大城,发现周围都是工地。 到处都是忙碌着的工匠。 他们砌墙、修花坛、建园林…… 甚至就连城墙,都有在刮去墙壁外面的苔藓,刷上白灰。 左侧的城墙已经是焕然一新了。 右面的城墙正在修葺中。 “让一让!让一让!”后面有人大声地喊道。 赵云回过头来一看,有身穿锦袍的官员,坐着马车一阵风地来到了城门口前面。 赵云发现这个官员,年纪十分小。 应该只有十六七岁。 但是非常的老练。 他也没有下马车,站在车辕上大声地喊道:“修东门水渠!” “现在需要八十个人。” “三百钱一天,包三餐!” “快来!” 轰! 那些早就蹲守在城门的人们,猛地冲了过来,用力挥舞着双手。 “我!” “我来!” 官员在马车上随意点了八十个人。 “走走走!你们跟着我马车之后,到东门报到。” 赵云就看到这些人快速地离开。 城门口又恢复了热闹。 一阵风而来,一阵风离去。 快得目目不暇接。 赵云十分的好奇。 他下了马,到路边的小摊子里面买了一捧黄梨。 借机向摊主问道:“刚才那些人去哪里了?” 摊主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伯,头发的都全部白了,皮肤也十分黝黑。 不过他十分的健谈。 老伯笑着对赵云说:“看少年郎你的模样,应该是外地人吧?” 赵云点了点头。 “哈哈,这就是不奇怪了。” “这些年来都是动荡不安,最近北面冀州也是兵荒马乱的,流民与难民众多。” 老伯指了指赵云身后的白马:“不是每人都像少年郎你这般有钱。” 在古代,一匹名马价值非凡,一般人买不起。 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跑车了。 “我们王爷仁善,都将这些人给接纳了。” “王爷为了给他们有一份生计。” “派出他们去修桥补路、修葺城墙、建造谷仓等等事宜。” “这个叫什么来着……”老伯挠了挠头,一时间没有想不起。 “叫以工代赈!”叛变卖山楂的贩子,笑着说道。 “对对!”老伯轻轻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 “就是以工代赈之法。” “你刚才看到的那些年前官员了吗?那些正是青州的太学生。” “王爷施以仁政,特意让这些太学生参与到其中,明白民生之不易,他们的名号我可以记得……” “就叫‘太学生村官’。” 老伯说起徐州王之事,那是头头是道,让赵云了解到了很多的消息。 不由得心中暗暗吃惊不已。 青州乃是糜竺的岳父乔玄所管理。 其实就是糜竺的地盘。 赵云发现这里的官员运作逻辑完全不一样! 到处都是充满了伯伯生机1 老伯已经聊开了,他感慨于这几年的变化。 “老头我活了六十多岁了。” “那老皇帝刘宏就不说了,经常是收刮民脂民膏,各种苛捐杂税众多。” “一年忙活到头下来,家中的米缸都没剩下三斗米!” “哎哟~难啊!”老伯顺手将黄梨的枝叶剪断,语气十分的唏嘘。 “一年多以前,天下的诸侯纷纷起兵,说是反对董卓,但是他们所作之事董卓差不多。” 老伯说道这里,摇了摇头。 “还好我的几个儿子有见地,早早将我们一家从河北搬来了青州。” “老头我在这里种种果树,儿子以一手堪舆的本领在王爷手下任职,探查水利、修葺堤坝。” “几个孙子辈又免费上了小学,嘿嘿,期末考的时候,都有那什么奖状呢!” “家中的客厅都贴满了,金灿灿的!” 老伯说道这里的时候,就开始眉飞色舞地向赵云讲起他家三个孙子是如何的聪明,家中的奖状又如何的多,老师对他们又是怎么表扬的…… 赵云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一边吃着黄梨,一边听老伯的述说。 此时, 赵云心中有些明白,为什么糜竺会那么自信了。 别人所做之事,的确与其他诸侯不一样。 都是高屋建瓴的! 赵云就这样聆听着老伯的述说,时不时会附和一下。 时间到了傍晚时分。 “……我看少年郎你仪表堂堂的,老头建议你到府郡去试试,以你的姿容混一个亲兵来做应该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