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突然产生强烈的后怕,
他意识到如果赵长文和莫归鸿想,他们完全可以用相同的办法对待自己。
倘若萧怀瑾没有主动向他示好,倘若自己没有答应萧怀瑾,他还能注意到他们的谋算,他有办法单靠自己化险为夷吗?
他们为李检写下的结局会不会就是江家未来的下场?
江焘第一次对萧怀瑾生出了丁点儿感激之情。
而萧怀瑾本人此刻正打量着面前正为她阐说经史子集的俊秀青年。
翰林院修撰主要负责记载皇帝言行,草拟典礼文稿,以及定期向皇帝讲解经史,是进士中与皇帝接触最多的一个。
“宋卿是寒门出身,对百姓劳作生计,当比那些居庙堂而远江湖的人要熟悉。”萧怀瑾咽下一口热茶说。
宋珏没料到她会突然发问与史集全然无关的事,但迅速就反应过来,流畅应答。
“臣不敢当。”
萧怀瑾如今早已见惯了或真心或假意的自谦,开门见山道:“朕当初点你为状元,就因为你的殿试卷章比旁人更加脚踏实地,看起来是个做实事的料子。”
宋珏是个聪明人,听了这话便知她大约是有事要交代他了。
“若能为陛下分忧,是臣之幸事。”
脑袋果真灵活,萧怀瑾眼露中意欣赏之色。
“朕有意与羌胡交战,这一战,只能胜不可败。”她说:“可江爱卿却瞻前顾后,没有信心。他打了几十年的仗,会这么说,就代表以目前局势与胡人对上,我大齐军未必能稳操胜券。”
“一旦打起来,国内必定万事以军队优先,所有人为战争让路,征军、征粮、增税,即便有国库保障,大齐内部才刚有起色的经济民生少不了要停滞。若战事久久不停,即使最终得胜,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说到最后她的眉头拧在一起,问他:“对此,你可有什么想法?”
宋珏忖思着问:“这一战非打不可吗?按理,胡人当初败于我大齐,也不过五年光景,对其国内也该也安稳避战为首选才是。”
萧怀瑾却是摇头。
“先帝当年击退羌胡,并非因为大齐兵力比其更强劲,而是因胡人当年看上了前朝混乱局势,想要来分一杯羹,与前朝朝廷和数位藩王多次交战。先帝能打赢,也是得益于胡人自己的军队在一次次战争中逐渐衰零。”
“若单论军队强弱,”她愁郁地叹息一声,“胡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多骑兵,铁马长弓,可以一敌十。而我大齐则多为步甲兵,就算数量上占优势,战力上也未必。”
冷兵器时代,铁骑何其可怕,萧怀瑾上辈子的历史里,蒙古人一度几乎借此征遍亚欧大陆。她现在要面对如此劲敌,不得不防啊。
她忧愁道:“胡人此番如此有底气,也是看出了大齐立国五年尚未有繁盛之势,况且朕登基不久,正是不安定的时候,他们不想放过这次机会,所以必然来势汹汹。”
宋珏熟读史料,知胡人强劲,但对其的军力毕竟没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如今听她说战争在即,才第一次如此明显的有了紧迫感。
“臣以为,无论是我大齐还是胡人,都不愿打长久战。”
距上一次战事平定不过五六年,两国积累都不深,吃不消。
“若战力上无法压制,那就只能在战术上突破了。”他在脑海里排兵布阵,“陛下,此战我军需占据主动,尽快出击,以闪电之势,打胡人一个措手不及。”
“还有呢?”萧怀瑾撑在颊边的手指轻点着,定定地凝视着他。
宋珏出于礼敬始终没有抬过一次眼,明明只是个初入官场的年轻人,但举手投足无不妥帖而稳重。
“切不可贪战,一直打下去,战线越拉越长,深入羌胡境内,我军优势就不复存在。”
稳妥归稳妥,阐明自己政见视他依旧露出了些许蕴藉的意气与锋芒。
“依臣之愚见,还是得回到一个‘和’字上。”
两国国内形势都不允许长时间作战,那必然会走向和谈。
但胜者是谁,谁就更大的话语权。
萧怀瑾对他的说法是认可的,不如说从一开始就没意愿和羌胡缠斗。
攘外必先安内,内部局势只有暂时的表面平和,怎么可能和外部敌人打的难舍难分。
只是有些事,不能由她来提。
“莫爱卿还真是得了个出色的学生。”
宋珏看不见她表情,只能听见她仿若整个人放松下来的轻盈笑意。
“你回去写个完整的折子呈上来吧。”她说。
宋珏稍愣后跪地拜谢,他小心地用余光仰视她,接到的,竟使她满眼的赞赏。
萧怀瑾在培植他。
直到出了资政殿他尚觉得恍惚。
他自认是个有上进心的人,却也没有料到向上走的机会如此轻易地就落到他头上。
回想起殿试之前,莫归鸿也曾笃定他的名次会前进。
宋珏是个喜欢下棋的人,此时他遥遥望着棋盘般错落的宫殿楼宇,低头脚下玉砖红廊仿若棋子行走的点与线。
他莫名有种幼时初次与人对弈时的,难以压抑的,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