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问题不大。”
“只要不被人认出,就不会有事。朝野现在的眼睛都盯着楚王和薛王呢。”
“薛王为监军也罢了,毕竟薛州是他的封地,楚王为监军,似乎意味着东宫的走向。”
“此事确实蹊跷。现在外面又有人在说九哥的身世,君父却派他监军,后宫里还是纪悦妃日夜伴着驾。”
“凡事不要只看表象。”司马清焕却不这样认为,“白天我也对太子说了这些,他着急,尤其得知现在募集的兵士都是一些地痞无赖,他很沮丧。不过,我看他更急着去见太子妃。”
宣益公主若有所思,“当初,我曾遗憾青砚未能与楚王在一起,现在看来,她嫁给太子是嫁对了。”
“已被太子废到绝响观,还算嫁对?”
“你不懂。嗨,日后我再慢慢告诉你。”宣益公主转过话题,“叛军真会打入京城?”
“可能。”
“上阳城的防御很差么?”
“怎么说呢——关键在于滔关能否守住。”司马清焕吸了口气,“兵部统计,我朝总兵数为五十八万,各地兵竟占四十万,其余十一万在陇州与越州,京城禁军只有七万,而黄闵韧手中一下子就是三十万,占朝廷边军的四分之三——如此,形势真不容乐观。”
“怎么这样少?不过,滔关是雄关要塞,临近滔水,西南固守禁沟深谷之间,亦有东北濒华州连绵山峰之屏障,东南合抱滔水、渝水和漠水,周围有谷深崖绝,中通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骑,人行其间,俯察滔水,险厄峻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称。此地不同凡响,叛军应该不会轻率攻取。”
“叛军已停留在滔关外的才州附近,还有部分散扎在羌州和汶州,薛州虽然未被攻破,可叛军死死盯在那里,目标直指京城。不管如何,滔关一战在所难免。”
“啊!”宣益公主听他说得肯定,不免慌张, “你觉朝廷会有何安排?难道就由着叛军打进来?”
司马清焕想起午后见陈询时听到的一些话,又惦记着陈询的嘱托,不敢泄露半点机密,只道:“陛下明里派张将军去才州是支援王氏兄弟,实则是想架空他们,然后慢慢收回王氏的兵权,不曾想叛军已绕道滔关。我预计会派兵让张将军返回滔关,而王氏手上的兵能不能顺利一起返回就难说了。王氏对陛下已不满,尤其对陛下剥夺王天路的陇州节度使官职不满,现有传言他们也会叛变,但迫于袁辅政的压力还没动静,所以此时陛下还不会对袁辅政动手。”
宣益公主听到很多谴责指向了袁氏,甚至有奏疏到御前建言杀袁辅政。她估计散布谣言是东宫做的,诸官借此弹劾袁氏也是东宫的指使。
“太子又有些激进了?”
“是啊。可换个角度想,也不算坏事,袁辅政现身陷京城,陛下派人软禁,他是再也出不去了。他出不去至少对王氏是个牵制,且王贵妃还在宫中。”
“王贵妃在宫里作用不大吧?”
“我觉得也是,王氏真要造反,岂会顾及她的安危。反而是袁辅政才能左右王氏。”
“你这样说,我想奸佞有时也有用的,比如袁辅政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自己算计。”
司马清焕笑道:“可宜,我发觉你现在很厉害,言行考虑皆有深度。”
“我是和青砚学的。”
“哦,你又去了绝响观?”
“是啊。太子的嘱托怎会忘记。”
“果然太子眷念她,是有原因的。”
“可不是。九哥到现在对她还情孽深重,太子早早就喜欢她,何止因为相貌,自然还因她聪慧了得。”
他们又走了几步,一起伫立在方台上远眺昆览湖。今晚风有些大,微凉,波浪翻滚,不似往日水面光静、奇禽满湖。
“可宜,你可想过,这次平乱,太子与楚王会不会因为太子妃影响时局?”司马清焕忽然问。
宣益公主并不惊讶。她早就看到了这个结果,最近她也曾见到陈鉴,陈鉴的变化使她担忧,“他们早就不相来往,我想从册立皇太子妃的那一天起,他们之间就埋下了仇恨吧。”宣益公主叹气,“我很担心楚王要抢太子位。你说,如今多么的乱,他们再仇恨相向,岂不更乱。”
“父皇自从立太子后,做了唯一对七哥有利的事就是立太子妃,谁曾想反而成了掣肘。”宣益公主又叹道,“太子很不容易啊!”
“太子处事也激进了些,难免会被人利用。”司马清焕回头发现宣益公主在出神。
“从太子妃出宫,太子一直郁郁寡欢。”宣益公主自言自语,“父皇对七哥到底还有没有一点慈父心肠呢——”她又定定地看着司马清焕,“太子与青砚现在估计已经见面了,他们分开太久啊,唉!怎么可以这样——清焕,想想他们,我决定,无论如何必与你共生死。”宣益公主动情地道。
近来为了协防,很多禁军驻点燃着夜灯,有清灰的灯光打在她那洁白的脸上,她仰着头,犹如池塘里朦胧的莲花,甚是动人。
司马清焕忍不住一把将她搂入怀中,“可宜……”他吻她的眉睫,又轻轻拍了拍她的双肩,“这次打仗,我定要请旨杀敌。你怕么?”
“怕。可不让你去,你会觉得未还清太子的恩情——哦,清焕,以前,你也面临过大变故——流放,是多大的罪啊,即使那不是你的错,可在外人看来,你担着责任就是你的错——所以,就算没有太子,你也要去打仗的。唉!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有时我真希望这样乱下去,乱了,那些往事就没有人提起,而我们——也许在变故中会在一起——我总想和你光明正大地在一起。”
“可宜!” 司马清焕也动情了,眼角湿润。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