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他如果倾向太子,太子回马问鼎胜算过半,剩下的就是要琢磨清楚皇帝对楚王的真实用意。还有王氏兄弟、袁志琅叛变,光杀了王贵妃却没有杀袁辅政,皇帝意欲为何?难道与圣体安康有关,但皇帝也有清醒的时候,不杀袁辅政,难道还是忌惮边将?郭东定想起司马祁与袁辅政有过交情,楚王也曾与袁辅政有过来往,楚王又是司马祁的女婿……最糟糕的是皇帝不能完全正常履行帝王的权力,目前处处扑朔迷离,他只有策动一位大臣算一位了。
郭东定对陈询曾的激进也有过不满,储君重情只有灾难。皇帝本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皇帝将北衙兵权交给楚王到底要干什么,还是皇帝太不了解形势,或对皇权过于自负,以为叛乱只要派兵镇压就很快平息。如全盛前十年,皇帝所向披靡斩杀几位叛乱的宗亲,便以为几个节度使叛乱不过尔尔。而情爱的因素,时刻萦绕在皇帝心里,大概这世上总有一些隐秘的事超越常人的眼光和理解。也许是迤逦的宫墙壁,溢彩的琉璃瓦,飘逸的绫罗裙,一曲清弦暖色,十方孤城冰瓮,在皇帝心里不过如草石般不值一提,在遵循作为帝王该有的仪度和规矩的时光中,纪悦妃的灵动、出萃使皇帝神魂颠倒——敢于与他俏言相讽,敢于拒绝恩宠蔑视皇权,却从不在明面上僭越和拨弄后宫是非。有强烈权利欲的皇帝喜欢不爱权势的人,也最想把身后最高的权利给予不屑权力的人。很多帝王具有这种心思,也有很多人却不顾惯例孜孜以求,比如殷雪寒,以为自己最聪明,毕生追求权利,却被权利玩弄以致丧命。
郭东定对宫闱事不屑谈问,对于女人也无特别的评价,多年来他的内心深处从未尊重过纪悦妃。
“柴翁。此刻,再也经不起更易太子了。”他说到关键,已将该说的话说尽了。
“君心……不可测……老夫看明白……可所有人对眼下安危焦心憔肺,如此下去,怎好?”郭东定亦试探道,“柴翁,太子能掌控局面吗?”
柴泊却听出郭东定话里的含义。全盛十年后,皇帝为了立陈鉴为太子与臣子抗争,不知不觉已凸显君弱臣强的局面,很多大臣需要的是一位英主,也是一位可以让他们指谪喝骂的对象,已显儒门清流的作用。他们以为太子询最符合标准,而素来以风流不羁著称的楚王鉴脱离标准。郭东定也是儒门清流,只会选择最正统的道路来解决朝局危机。
果然,他终于问他了。他觉得时机差不多,便道:“今日与郭大人谈心,老奴感念大人的信任。老奴为内监,亦明白苍生大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句不该说的话,数年来朝野争权夺利、人心相轧,多少人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像郭大人您这样能持正守度的没有几个。今日诸多事发,可见此行不利。太子存仁义善待天下子民,臣子岂能不义。”
所谓大势已定,尤其用维护天下苍生的名义奠定的大势,是天下臣民的愿望,特别郭东定这样的儒门清流,怎么也不会违背天下大义。高广以病留京,郭东定以为队伍中没有高广就如同缺少臂膀,安全无法保障,为此一直惴惴不安,果然队伍行进时出现诸多意外,已不是无形的皇权能压制得住的。官兵在越漓馆驿牵制华州百姓不是长久之计,郭东定找到在护驾的兵部郎中萧玉方,说会考虑陈情陛下,将携带的珠宝玉玩分送给华州百姓,让他们立即到西南部的甘州。随后又向他询问高广近况。
高广刻意留京,在大臣眼里就是明着与皇帝的策略对抗。这在朝野不是秘密。一路上,虽然有驸马高堂杰代表高氏护驾,但谁也不敢提高广。现在郭东定亲自垂问,萧玉方感觉局面将要扭转了。
“从离开京城,末将就与尚书大人失去联系。”他仍佯作不知。
“萧将军谨慎,老夫理解。但老夫亲自问起高尚书,萧将军又为何不懂老夫的心呢。”
萧玉方这才道:“郭大人的意思——是要末将护卫太子回京?”
“对。”郭东定喟叹,看住萧玉方高大浓髯的样貌,“按例部队征行,平均每名士兵要带一斗二升干粮、一斗五升麦麸,干粮自己吃,麦麸用来喂马。在行军途中,沿途的郡县要提供熟食。干粮需要预先制备,对于禁军这种宿卫部队,平日战备要求松一些,不大可能准备征行用的干粮,加之这次出行仓促,临时制备也不大可能。所以,只能依赖沿途地方的供顿。可途中情况如此糟糕,才使人心浮动,秩序全无。此举有碍我大鄣根基稳固,陛下的龙体又堪忧,唯有倚仗太子掌控局面。”刚刚郭东定心底又窝着一团火。置顿使负责与沿途郡县协调解决出行食宿,可他这个置顿使起不了任何作用,而为了保密起见,还不能提前派人通知路经各地做准备,以示御驾此行并非逃亡,所以只能出发以后临时派出宦官先行,通知沿途郡县准备食宿。现在皇帝却数次催他筹备粮食,可他到哪里筹去?
“大人的难处末将感同身受。”萧玉方尽显同情和无奈,“可军权在楚王殿下手中,连杨将军也要听令于楚王。末将能怎么做呢?”
“老夫以为无论如何杨将军不会离开陛下,楚王亦如是。既如此,护驾到越州由他们完成,你可带领你的手下回头找太子,对他说,老夫为天下义,请求太子稳定局势,如能回京主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