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听完之后眼前一亮,一直以来,袁绍对于吕布都是有着浓浓的敬意的,尤其是在行军打仗方面,不得不佩服“以佐治与公则看来,此事可否能成?” 辛毗皱眉道:“主公,凭借我军的兵马,想要突袭敌军成功谈何容易,吕布征战多年,对于这方面定然是防备森严。” “辛大人之言甚是,吕布虽然带领两万大军离开,城外依旧有着五万多兵马,不可小视。”双方在兵力上可谓是势均力敌,然而在真正的战斗之中是什么模样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凭借而今青州军的现状,想要在战场上光明正大的与吕布开战取得胜利,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吕布麾下的大军虽然刚刚经历过益州的战斗,军中的士卒却是极为精锐,这也是青州军面对敌军的进攻,纵然人数上相差不大,仍旧据城而守,不敢轻易出城的原因。 袁绍冷哼道:“敌军实力不弱,难道本侯帐下就没有精兵猛将了不成。” 见袁绍的语气不悦,郭图和辛毗急忙闭上了嘴,而逢纪心中并没有如同表面上的那么平静,自从双方开战以来,他可谓是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每日他身边明面上和暗中防护的士兵加在一起足足有五十人,这也是因为逢纪听说吕布麾下有着一批刺客的缘故,谁也不想成为刺客的剑下亡魂,作为袁绍麾下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自然是这般认为的。 方才趁机吹捧袁绍,不过是随意而为罢了,可是偏偏听袁绍的语气,对于真实的情况是难以接受的。 “主公,平原的位置极为重要,若是平原城丢失的话,就是断了我军粮草辎重押运的道路,不妨派遣援兵支援平原,阻挡吕布的大军,此时杨凤将军正率领骑兵在平原的战场上活动,只要抓住机会,截断敌军的粮道,定然能够缓解而今青州的局面。 郭图暗中摇头,杨凤麾下的骑兵虽然很厉害,与吕布麾下的骑兵想必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不然在平原的战场上也不会如此的小心翼翼,浑然没有给诸侯造成太大的麻烦。 “平原,不容有失!传令袁谭,派遣大军支援平原”袁绍缓缓道,这点眼光他还是有的,平原不仅仅是清河郡与青州军之间的纽带,更是青州军在黄河北岸最为重要的城池,乃是平原郡的郡治之所在,平原丢失就意味着青州将会陷入险境之中。 帐内的谋士能够明白袁绍此时的心情,若是青州再丢失的话,就意味着他们将无家可归,在这场乱世的争锋之中彻底的失败了,这是一个诸侯所不能容忍的,这次攻打冀州,袁绍可谓是孤注一掷了,真当陷入危急的时候,又是另外一说,帐内的谋士对于而今军中的状况亦是有些焦急,谁也不想日后成为他人的附庸,能够支持袁绍走到现在,他们的身上已经打下了袁绍的烙印。 “主公,而今城外的敌军十分嚣张,而吕布亦是不在军中,何不派遣精锐偷袭敌军,若是成功的话,则能极大的提升我军的士气。”辛毗沉思片刻道。 袁绍将目光投向了逢纪和郭图,相比而言,他更为信任的还是逢纪,纵然逢纪在谋略上比之辛毗要差了一些,但是逢纪掌控的却是他麾下最为主要的情报,足以看出袁绍对于逢纪的信任,这也是袁尚身死之后,逢纪仍旧没有失势的原因。 因为冀州辛家的事情,袁绍对于辛毗始终是有着防范之心的,纵然没有发现辛毗不对劲儿的地方,也没有放松警惕,尤其是在这次攻打冀州的时候,辛家竟然坚定的站在了吕布的一方,这是袁绍所不能理解的,在冀州的时候,他对于辛家还是比较重视的,辛家能够成为冀州的大世家,与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凡是世家都清楚,想要在吕布的治下取得大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辛家的选择不仅让袁绍疑惑,更是让其麾下的谋士不解,不然的话,有着辛家在暗中支持,此时的邺城说不定已经是袁绍的了。 逢纪点头道:“属下认为此事可行,自从敌军来到清河之后,我军始终是在被动的防守,长此以往对于军中的士气极为不利,若是能够胜利一场的话,军中将士对于主公定然更有信心。” “好。”袁绍眼中闪过一道寒芒,既然吕布对他这般轻视,他就要用手段让吕布感到心惊。 在战场上这等分兵,分明就是吕布对于青州军的轻视,说白了就是吕布压根没有将青州军放在眼中,兵法云十则围之,吕布麾下的大军不过是七万余人,而甘陵城内的青州军则是有着五万人,在兵力的数量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吕布在这等时候却是放弃攻打甘陵,转而攻打青州,用城外的五万多大军牵制城内的青州军,不得不说,吕布的这个计谋的确很毒辣,让青州军迫于形势,不得不与吕布决战。WWw.óΠъ.oя 而一旦青州军在冀州的战场上失败之后,就意味着袁绍会失去更多的东西,这也是袁绍迟迟不敢下定决心的缘故,这可是牵扯到生死存亡的大事,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谁也不希望多年的努力,一朝化为乌有,不过袁绍不后悔而今的选择,即便是他不进攻冀州,吕布一不会让他在青州安稳下去,双方早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想到袁家四世三公,在乱世刚开始的时候,拥有着莫大的威名,却是走到了而今的局面,袁绍的不甘可想而知。 此时最让袁绍担忧的是曹操的态度,从曹操的表现来看,分明是站在了吕布的一方,就连河南尹的兵马,都撤往兖州不少。 与袁绍麾下的凝重的气氛不同,城外的大军则是很轻松,城内的敌军在他们看来根本就难以算得上是对手,袁绍那更是经常的手下败将。 夜幕降临之时,郭嘉则是将军中的主要将领聚集在了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