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武侠修真>国潮1980>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豁出去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豁出去了(2 / 3)

又是那么便宜。

这叫什么?

这就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所以汪大东的肯塔基哪里还有赢的机会?

说句实话,他就是降价降到自己吐血的地步,也没有人家那样的价格优势。

何况即使如此的价格,人家还能依然有赚,不是小赚而是大赚。

他又怎么跟人家竞争?

汪大东不知道自己这个竞争对手在报纸上那些感人至深发言是不是由衷的。

但他却无法否认,“真正好吃的东西,应该既便宜又好吃“这句话,从沈存的口中说出来,对于顾客实在是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轻而易举就赢得了京城百姓的心。

无论是不是喜欢西餐的人,都会认为姜饼人是个有良心的企业,对其好感倍增。

就冲这个,姜饼人就已经在大陆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了,足够红火好几年的了。

甚至他都认为,如果沈存要是把这种快餐运营模式反向输送回美国。

弄不好都能让几个快餐巨头手忙脚乱傻了眼,很有可能在已经被几大巨头牢牢把控的美国市场抢到一席之地。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汪大东对沈存这个劲敌情绪复杂。

既恨这个对手的,又有点佩服这个对手,颇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

不过好就好在,汪大东也不是个无能之辈,他毕竟是个有着相当丰富从业经验的快餐专家。

通过分析姜饼人的经营模式,他不但开了眼界,在对手身上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

而且经过冥思苦想,消化掉这些东西,最终还是从姜饼人的身上发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关键,那就是姜饼人实在太过依赖供应链了。

姜饼人的模式就是利用资本优势薄利多销,必须得店面达到一定数量,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维持良性运营。

完善的供应链几乎就是姜饼人的生命线。

也是这家企业保持高性价比的优势的来源。

这也就是说,姜饼人在京城虽然占有充分优势,但同时也把这家企业束缚在了京城。

毕竟京城的供应链是带不走的。

如果姜饼人想要发展扩张,每到一个新的城市,都需要一条完善的供应链和好几家店面才能立足。

而且这么干,需要的时间和资金都不是小数目。

但姜饼人又采取的是低价策略。

他们回收投资成本的时间,至少是肯德基的三到五倍。

或许需要整整一年,才能在京城回收这五家店的成本,实现真正的盈利。

说白了,就是在抢占市场方面,姜饼人的效率太低。

盘子太大也有大的坏处。

他们不可能像肯塔基一样,随处落地生根,如同细胞分裂一样迅速复制自己,他们只能稳扎稳打,慢慢发展。

而这就是汪大东唯一的翻盘机会。

所以为此,汪大东决定完全放弃最初的打算,转而采取其他的办法发展大陆事业。

那就是奉行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去别的地方开辟多线战场。

先用贷款在其他城市开店,然后在那些分店取得成功之后再开启特许加盟的模式。

其目的是快速抢占市场,以各种方式回收资金,然后在这个过程里打造自己的供应链优势。

等到自己在大陆内地站稳脚跟有了一定实力,再和姜饼人正面交锋。

不用多说,这种选择也就意味着风险加大,难度增加。

汪大东不但要先说服总部同意他的选择,而且还需要自己去承担相应的贷款风险。

甚至即便是促成此事,他今后也没安逸的日子过了,注定要坐着飞机全国四处奔波。

可是没办法啊,除此之外,他是再也想不出能和姜饼人抗衡的办法了。

对他来说,与其在京城仰人鼻息,最终窝囊死,还不如奋力一搏,拼个活路出来。

而且至少,他在津门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他不但有过成功经验,而且还有相当广阔的人脉,据有相当的把握在津门能够获得如同京城开业一样的成功。

3月10日,这天就是汪大东奔赴津门,去求贷款的日子。

实际上宁卫民在首都机场无限感慨的同时,汪大东也在津门地方银行的门前琢磨着自己的心事。

他哪里想到,自己兜了一个圈子,居然又绕回来了。

本以为自己能够凭借京城的至高优势覆盖全国,哪知道碰上个硬茬子,最后还得回津门混,靠津门的人脉来救自己。

别说在此地开店需要对方帮忙选址,聘人了,就连贷款都是原先津门这些合作单位的人帮着跑来的关系。

他现在不再对这些人的一口津门腔感到反感,他也不再觉得这些人土里土气没见识了。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事情,他意识到了津门的热情和厚道,办事的果敢与大度,真真实实地令他感动。

完全不像那些京城人,用人朝前不用人就朝后,一点也靠不住。

连畜牧局也不肯为他的贷款提供便利,反而劝他以稳为上,不要盲目扩大规模。

不过很快,汪大东的观感就又变了。

因为一顿午饭,他才真正发现了这些津门人热情奥秘。

如果从道德出发,他们一点也不比京城人高尚。

这顿饭是津门的鸿宾楼吃的,但饮食的规格已经突破了老百姓的见识。

半斤一只的大对虾要了五对儿,巴掌大的海螃蟹要了两盘,还有葱烧海参,红烧鱼翅,葱油响螺,浇汁鲍鱼,一桌子的高档海鲜,令他的前额沁出了汗。

而且喝的除了茅台还有瓶XO,光酒钱就不老少。

汪大东一边向几个津门人敬着酒,一边合计着,这桌席到底要花他多少钱。

不过很快,他就想好了,求人家办事,这钱是必须花的。

大陆内地不是美国,办点事,经手人免不了要从中收取好处。

反正这钱也算花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