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别人反倒是不好说什么了,杨叔是个实在人,便说,“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跟我们家讲一声。”
姜茹点头谢过。
等杨家人吃完,春杏把东西收拾回去,姜茹把凉茶陶罐留在地里,让他们随时都能喝点。
吃过午饭后,姜茹将大骨头洗干净,装陶罐里面,丢了块姜,用小炉子慢慢炖着。
“姜茹,这肉都没有什么,会好吃吗?”春杏托着腮,蹲在她身边问道。
“我打算做个面条,这个是汤底。”姜茹说着便起身去处理小鱼小虾,洗干净后,用盐腌好摊在竹匾里面暴晒,上面盖着一块白纱布防止苍蝇产卵。
“这个好吃吗?”春杏跟在她身后,一边帮忙,一边问道,她觉得自己口水又要流下来了。
“到时候就知道了,我下午晚点再过来,你看着点火。”姜茹收拾好之后,打算离开,她下午还要去捡点柴火。
睡完午觉,姜茹拎着砍刀去了山脚下,砍了一些细的枝条,若是碰到稍微粗一点的枯枝,她便整根拖回院子里面去,后面再慢慢处理。
这几天趁着别家腾不出手来,她准备把这块合适的柴火都弄回家去,毕竟人家家里有人可以上山打柴,她就只能凭借自个儿了。
太阳西落,姜茹将柴火背回去,又将之前晒干的柴房放进了厨房,用湿帕子抹了把脸,才又去的杨家。
骨头已经炖的差不多了,肉香四溢,春杏在廊下补衣服,见姜茹过来,有气无力道:“这骨头汤炖的实在是太诱人了,我这一下午坐在这里光流口水了,等会我得吃碗多的。”
姜茹闻言,笑容清甜,她揭开盖子,浓郁的肉香扑面而来,汤底清澈,她加了点盐调味。
接下来就是和面。
春杏准备了几碗面和有一个大木盆,制作面条的面团不用发酵,但是要醒面。
姜茹先将面粉和好,盖上一层纱布,醒好十来分钟,之后将醒好的面团放在洒满干粉的案板上,用擀面杖擀得非常薄,撒上干粉折叠后,切成细丝。
接着她又切了葱花,剁了点蒜泥,加入辣椒面和花椒,锅中热油,热油一泼,调料的气味立刻被激发出来。
春杏在一旁呲溜口水,“我觉得这个拌手指头都好吃。”
“你这种话会吓哭小孩。”姜茹戏谑道。
灶里面的柴火全部撤出来,里面就剩下炭火,姜茹将晒了一下午的鱼虾丢进锅中,余火烘焙,鱼虾的鲜香味慢慢散开,她又加了点花椒粉和辣椒粉。
天黑时分,田里面的人三三两两回家,路过杨家的时候,闻到这股味道都觉得饥肠辘辘,有人说道:“这杨家人在家做什么,味道这么香。”
中午听过一耳朵的人解释道:“是姜茹做的,杨家花了一袋面请她负责这段时间的伙食。”
“没想到,姜茹还有这手艺。”那人感叹道,往常看起来就是个不爱说话的闷丫头。
“谁说不是呢。”
见杨家人回来,姜茹多塞了几根柴火进炉子,火势腾起,炖肉的香味霎时间散开。
姜茹借着点亮的油灯,将切好的面条下进去,还放了点青菜,面很快就熟透了。
杨知柏帮姜茹把陶罐端到饭桌上,春杏则是用铜壶打了一壶水放在炉子上用余火煨着,晚上可以用。
姜茹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面条,汤汁上浮着层油水,这是大骨头炖了一下午的成果,配上青色的蔬菜,令人食指大动。
吃一口,肉香在嘴里晕开,面条劲道,青菜也恰到好处的脆嫩,喜欢重口味的可以自己多加点调料。
小鱼小虾当做配菜端上桌,春杏早就在灶上摸了点自己吃了,一边吃一边赞叹姜茹的脑子好使,这些吃食都想得出来。
姜茹也尝过,觉得要是再多点油会更好吃。
面条的量足够多,为了照顾他们下田的人,姜茹最近做饭的盐稍微多放了点,补充流汗损失掉的盐分。
吃过晚饭,杨叔让杨知柏送姜茹一程,这黑灯瞎火的,一个女孩子家也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