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时,邻居听见豆豆叫我叔叔,然后问我咋回事,我也解释不明白。路上我就对豆豆说,让她干脆改口吧。这样也方便点儿,在有人问,我就说这是我收的干女儿,简单干脆。况且,马先生那边给她记的名字也是关豆豆。”父亲走过来,搬了个小椅子坐在我旁边说:“没跟你商量,没意见吧?” “老子做的决定,当儿子的哪敢有啥意见。”我挑了下眉笑了笑:“关豆豆这名字,有点太随意了吧?” “还能有你的名字随意。”父亲意味深长地说:“老一辈有讲究,名字越随意,越好养,孩子也皮实。” 我见父亲状态,似乎真把豆豆当成自己孩子了,于是压低了些声音,避免豆豆听见,说道:“不过警察局没放弃找寻她亲生父母,要是找到了人,你可不能舍不得送回去。” “那当然,那当然。”我的话把父亲打回现实,他敷衍回答了句,随后起身,走到豆豆身旁:“好好洗,打点儿胰子洗得干净。” “洗好啦。”豆豆摊开双手给父亲检查。 父亲倒很配合,认认真真地检查了一下,然后说:“不错,坐那等吃饭吧。”然后自己开始洗手,边洗边说:“家里有孩子都得注意点儿卫生,你也过来洗洗。” 我起身先将锅里的米饭盛出来,然后走过去跟父亲一起洗。“王四儿的事儿有什么进展了?”父亲趁机问我。 “没什么进展,关键现在还不知道王丹丹的案子是不是由我们负责调查,不能越权。明天去了警察局就知道了。”我回答。 “天哥哥,这是什么菜。”坐在桌子前焦急等待的豆豆手指着问。 父亲扭头看,然后看向我:“这搁哪学的,好端端的鸡蛋不浪费了?” “不浪费,你尝尝就知道了。”我回答了父亲,然后擦了擦手一边给豆豆盛饭一边说:“这道菜叫柿子炒鸡蛋,尝尝。” 接过碗的豆豆迫不及待夹起尝了尝,然后嘻嘻笑着说“好吃。” 父亲也好奇地尝了口,不过并没有夸赞,而是说了句“酸不拉几的,哪有直接摊了鸡蛋好吃。” “我觉得好吃。”豆豆又夹了一筷子。 “父亲,我给你温了酒。”我拿起酒壶,给父亲倒了一杯,自己也倒了一杯。昨天我喝了一杯后,发现睡得很踏实,突然觉得酒这东西也不是全无好处,但不能多喝。好在父亲也知道控制,在我印象里从没见他喝醉过。 吃饭时父亲问豆豆今天在教书先生那学了什么,豆豆便放下碗筷像模像样地朗读起了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背了一段后,豆豆停下来重新拿起碗筷若有所思地说:“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豆豆后面说的是三字经稍微靠后的,教书先生应该还没有教过,我跟父亲面面相觑,随后父亲喝了口酒问:“你以前就学过三字经?” “或许吧,马先生教时我就感觉很熟悉,说了上一句我脑海里就蹦出了下一句。可是我不记得什么时候学过,在什么情况下学过。”豆豆一脸认真地说:“其实很多事都是如此,会突然蹦出来,但我也不记得自己会。” “既然不记得,就不要想了。”父亲放下酒杯,摸着豆豆脑袋说:“也许是你本来就比别人聪明,能过目不忘。以前只是看过几眼而已。” “今天马先生也夸我聪明。”豆豆对着父亲嘻嘻笑了笑。 这孩子身上一定发生过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儿。我心理这样想着,拿起酒杯抿了口。外面天已经黑了下来,父亲拿出蜡烛点燃,又用烛火点燃了烟袋锅子,抽了两口看了看我,又看了看豆豆,脸上露出了笑脸说:“现在就缺个儿媳妇喽,到时在抱上孙子,咱们一家就圆满了。” 母亲走后,家里突然变得冷冷清清,那时父亲不苟言笑,所以我们生活在一起时,基本都处在安静的状态下。那种生活确实缺少了些温馨,也缺少了欢声笑语,而豆豆的到来,说实话是为这个家带来了这些曾经缺失的。 其实在我才十六岁时,父亲有段时间就已经开始为我婚姻操心了,也曾介绍了几个年龄相仿,甚至还小些的姑娘。只是都被我一一拒绝了。虽然儿时的伙伴,有些十四岁就已成家,到了二十岁都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但我并不羡慕那种生活。如果是以前,父亲肯定不会询问我的意见,而是独断独行。 毕竟自古以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嘛。 是母亲的去世改变了父亲,脾气秉性的改变,包括待人待事的态度,都悄无声息地发生了转变。只是以前我小,并未察觉,如今回头看,我所做的不少决定都是跟父亲传统观念相冲突的,但父亲都选择了默默支持,虽然有时嘴硬。 其实对于父亲的理解,并没有多久。大概是从父亲见我骑吴勇自行车回来,然后就搞了一台自行车送给我开始吧。在那之前我还一直以为,因为我进入警察局这件事,父亲在跟我生气。毕竟当我有这个想法起,父亲就极力反对,他认为我即使不能继承他的打铁事业,也应该学门手艺,哪怕是去工厂当学徒,也比去警察局当恶人好。 是的,带大盖帽的都是恶人,这是父亲的传统印象。不止父亲,在大多数人眼里都如此,这种刻板印象自然源于清末腐败的朝廷。否则民间也不会流传那句“大盖帽两头翘,吃完原告吃被告”。 近些年对于警察局,对于官员,百姓的传统印象有所改观,但经过这段时间查案,我发现还是有很多百姓,出了事儿不愿经官,不愿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