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坊位于城西侧,距段家有些距离,两人便建议为了节省时间中午就不回段府了,晚上再回府。
第二天罗嘉峪和封泽就随人到了染布坊。布坊规模不小,但也不是最大,在扬州大概能排中间的位置。年份大概十年之久。
杨家派了个老掌柜来和嘉峪封泽协商各种接手事宜,众人唤作杨伯。
罗嘉峪要做的事情:
第一,将这布坊十年间的经营盈亏一一查明合算,确保没有漏账坏账或在外有未清的债务。
第二,根据近年来的产出情况,与段家外运相比较,大概算出段家接手后的盈利情况并且拟定一个段家杨家成交的钱数。
封泽要做的事情嘛:
第一,探查布坊内部情况。问清楚劳作工人们每日干活时常,以及银钱数量,吃穿待遇等
第二,考察民情。在布坊附近一带走访查问布坊口碑以及询问与布坊合作的店铺或成衣店送达的布匹质量销售情况等。
两人明确分工,效率极高。特别是封泽,不过两日时间就将消息一一探听得来,汇报给嘉峪听。
嘉峪听完,眉眼弯弯,赞赏他:“封大哥可真厉害啊,这样能说会道。”
“不敢不敢,妹妹这一手对账才能才是让人佩服。”
说完便凑过身去看账目,十年的账目,尽然罗嘉峪算的极快,两天时间不过核对完十之一二。封泽就帮她一起。为了保持账目顺序清晰,嘉峪是从十年前开始算,封泽则从十年后开始算,互不干涉。
罗嘉峪对账的速度果然非常快,一天对一本,封泽则是两三天对一本。封泽问她原因,罗嘉峪解释,她小时候跟着胡人和来长安的使臣学了许多计算方法,所以算账速度才快。
两人经常待在同一间屋子里,一人一张案,一坐坐一天,彼此不相交流,但默契十足。
几天时间过去,十年间的账本终于核对完毕,嘉峪一共对了七本,封泽三本。
账目对完,无一缺漏问题,近些年的收益也是十分的好,看来杨家十分有诚意。
接下来就是估算段家接手后的收益。这个和对账目不一样,别人帮不上忙,嘉峪只能单打独斗。封泽闲的没事又在外面逛了几天,回来时不是给她带一些吃食,就是给她买一些小玩意。
这日封泽从外面回来后伏案写字,嘉峪算账间隙,去看他写的内容。
罗嘉峪看了半天,还是不太确定:“这是布坊几年来采买的染料价格?”
封泽很是惊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前几日不是核对过账目吗,账目上写有。”
封泽连连惊叹,账目上是写有,但嘉峪看的是七年的账目,账目上不仅有染料开支,还有作坊铺成开支,众人伙食工钱,外债流出收回,布匹成交价额,以及每年税款克扣等,这么多零零碎碎的数字在一起,她居然还能记住染料价额,看来当真是在这方面天赋异禀。
封泽想到:“妹妹是否是对数字过目不忘?”
“倒不敢说过目不忘,只是记性好,看过的东西印象深刻罢了。”
嘉峪又问:“你写这些做什么?”
“这些天我打听了,这布坊在扬州声誉极好,早些年采买的染料都是天然花草色素,因此价格也高一些。”
“近几年来,扬州染织技艺日渐成熟,染料来源也变得多种多样,布坊这几年也更换了一些染料。四分染料还是照旧,剩下六分就换成了矿物。矿物的染色效果和固色效果都不如天然染料,但胜在价格便宜,这无可厚非。”
“但是——段家若接手就不能这样做,段家出海所售本就是以丝绸为主,布匹就是捎带的,凭我大唐高超的纺织技艺而出卖,所以段家接手后这染料一定要完全是花草染料,不可偏颇。”
罗嘉峪很赞同,这个她不是没有想过,但她只想到要仔细锤炼劳工们的技能,倒是没想到这一层,于是嘉峪虚心请教。封泽将自己这几天的收获都告诉她,原来布坊采买的染料是什么价位,都以多少量数成交。卖出的布都是什么价格,收益如何,东瀛布匹价格多少,这些都得考虑进去,谨慎推算收成。
嘉峪都认真听了,末了道:“原来你这几天是出去打听这些事情了。”
“当然,大大咧咧去探问岂不招人嫌,我就在客栈店铺里坐着慢慢打听。”
罗嘉峪有些佩服封泽,常言,行商坐贾,商人本就是要与许多人打交道,最好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她虽也是从小行商,但为人办事打交道却远没有封泽来的通透明了。
看来段大哥是认真考虑过,自己和封泽搭配当真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