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本来当心发生在张晓平身上的事居然发生在许大成身上了。 虽然潘父自认也是爱国的,但是爱国跟让自己闺女嫁给个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军人可没有一分钱的关系。 所以潘父的拒绝马上就让许大成傻了眼,也有些抓瞎了。 他还不能怪人家潘父出尔反尔,人家之前没完全答应不是? 而潘小婷又是一个有些温弱的性子,虽然心里也很急,但却是不敢违拗父亲的意思,只会抹着眼泪不出声。 本来,如果许大成能回来跟周文商量一下,也许周文还能找到方法让潘父就范。 现在对周文来说,哪里还有什么耐心和时间去做别人的思想工作,用权势逼人就行了。至于以后的事自然可以用时间来抚平。只要许大成和潘小婷是真心相爱,就算不上强抢民女不是? 许大成就是看出周文现在很忙,不好意思让自己的私事再来打扰周文。 他可是知道佣兵团最近刚在上海开创事业,自己帮不上忙不说,再不能给好兄弟添乱。 所以许大成决定自己来解决。 许家大哥大了许大成十岁,从小就很疼爱自己的幼弟,再加上自己可是受家里父母的嘱托来上海提亲,自然不愿这样灰溜溜回去。 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兄弟两个也没什么好办法,但却是将山西汉子的执拗性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什么办法? 软磨硬泡呗。 只要潘父去上班,许家大哥就去潘家送礼,但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礼物,就是一些小吃和食材。而且别看许家的山西大户,但是许大立却是自小就帮着家里的生意,生活能力很强,而且还炒得一手好菜。 于是,许大成就天天陪着潘小婷上下班,许大立则是帮着潘母做家务,买菜买肉,顺带还帮着做饭。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潘母本来就对许大成印象颇佳,自然不能把人往外撵。 等到潘父下班回家板着脸赶人,许家兄弟也不生气,就笑呵呵守在潘家的门口,肚子饿了就买点熟食吃。 这下可把个潘父气得七窍生烟,最后居然去请警察来赶人,说是两个外地人欺上门来了。 结果,警察一看许大成亮出的军官证,话都不敢说一句转身就走,直接让潘父看傻了眼。 这下可就惊动了街坊邻居,大家都来看潘家的热闹,也有看不下去的就来谴责许家兄弟。 许大成哥两个也不脑,只是笑眯眯听着。 第二天则是外甥点灯笼——照旧。 这下子就真的把事情闹大了,来看热闹的街坊邻居越来越多。 而有的好事者则是周围打听了一下,才知道潘家闺女和人好上了,可是潘父不知怎么就突然变卦,不同意小两个的婚事,这才闹出两兄弟守在潘家门口,一副你不同意我就赖上你的架势。 而还有眼尖的看见许家兄弟经常大包小包往潘家送,一看就是有钱的主。 那么,为什么潘父就是不愿意嫁女呢?难道是那个小伙子有什么不得体的举动得罪了潘家? 这世上最是不缺好奇加好事的人。 于是,没几天,不知是谁还真的知道了潘父拒婚的理由,据说是潘家小弟不慎说漏了嘴,说大成哥哥是刚从抗战前线回来的军官,就是因为大成哥哥要经常上前线去杀鬼子,潘父觉得太危险,就不想让自家闺女嫁给这种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的军人。 这下可就不得了了,这个时期的上海老百姓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傲气和看不起外地人的习俗,但是,他们爱国的情怀和热情却是毋庸置疑的。 只要看看去年的淞沪抗战,上海各界人士奋勇支援前线,不论贫富人人都慷慨解囊,积极为前线捐款捐物的火热场景,就知道上海民众有多痛恨小日本。 如同捅了马蜂窝一般,潘父一下子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街坊邻居不屑的眼光,冷嘲热讽的议论,更有上了年纪的宿老来指着潘父的鼻子指责。潘父哪里知道会惹出这么大的事来。 老夫嫁不嫁女光你们什么事?怎么就上升到爱不爱国上面去了。这不是道德绑架么?你们怎么不把自家闺女嫁过去? 但是,这舆论一旦传开,可就不是谁想停就停的。就连潘父所在的学校也知道了此事,人家校长还专门找他去谈话,要他尽快妥善处理此事,不要让学校的声誉受到影响。 什么叫做妥善处理,不就是逼着自己嫁女么?但是这种被舆论逼迫着嫁女的情况,潘父读遍史书也没见过,回到家中就被生生气得病倒了。 这下事态就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臆想,就是许家兄弟两个也没想到居然会有这种情况。明明是一家之事,现在眼见着就上升到了国家情怀的层面,谁受得住啊? 看着天天以泪洗面的潘小婷,许大成和许大立两人只能相互干瞪着眼,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还好许大立算是稳得住心神的人,知道现在首要的是不能让潘父的身体出问题,不然事情就真的完全失控了。 所以他跟许大成赶紧将潘父送进医院,让许大成就守在医院伺候。 当然,什么医疗费药品费自然是不在话下,有什么好的就往上拿就是了。 而许家大哥则是坐镇在潘家,帮助已经六神无主的潘母稳定家中的局面,并且不断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