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的天空灰蒙蒙的。 这回是宋巧一个来谈事,她在街道办附近的招待所住下,收拾规矩后靠着床头。 透过二楼的窗户能看见远处的海平面。 气压逐低,海面上零星几只海鸥张开翅膀,双爪点着海面,贴面飞行。 宋巧看得入迷,想着自己在海滨市生活近十年了,可从来没有静下心看过海边的风景。 过去和家人朋友在海边闲逛,嘴里都聊着是生活琐事。 一瞬间,宋巧在想要是退休了,自己有一套和东山岛一样的能看海景的房子那该有多好。 现在改革的进度加快,那她之前打算的也得加快进行。 她穿好棉大衣,围着刘悦出差回来给她带的褐色羊绒围巾,低头钻进风里。 因为风大,周边的国营餐馆阖上半边的木门,宋巧四处张望,最后进了一家生意不错的炒菜馆。 吃饭都是本地人。 她先问了粮票的兑换和价格,然后点了一盘土豆丝和葱爆羊肉。 服务员一吼,周围食客纷纷回头看她。 这女人吃得不错。 “外乡人?”有人见她面生,客气和她交谈。 宋巧笑着并未搭腔,在外面办事的时候,她不咋喜欢和陌生人说话。 很快饭菜端了上来,宋巧尝了一口羊肉,味道不错,膻味处理得很干净,而且肉不柴,油大充分锁住羊肉的嫩。 “味道不错吧,解放前这家就是百年老字号了,现在成了国营饭店,那掌勺的还是当家人。” 说起这餐馆,其他人也来了兴趣。 甚至有热情的直接端过饭菜到宋巧的桌上。 “不过我听说这冉厨子家不成了。”有人瞟了一眼忙活的服务员,低声接嘴。 “我也听说了。” 有八卦听,宋巧不自觉竖起耳朵。 公私合营后,冉家占有饭馆一半的股权。 可冉家三个儿子都是不争气的,期间在外头欠了不少账,冉厨子为了给儿子还债,把自己的股权是一让再让。 听各位食客的意思,他现在一把年纪,丢了家业成了这家饭店的打工人。 “还清利息后还是可以赎回来吧?”宋巧根据年代剧的情节胡诌。 哪晓得她还真说对了! 别人一听以为她是政府的人,不光说话客气几分,就连其中缘由也讲的明明白白。 “补上支出、利息和股息,几年下来得一两千呢。” 八卦的群众一听,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就这一月十几、二十几的工资,不吃不喝也挣不了这么多啊。 有人惋惜打量这间不大不小的餐馆,想起自己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吃饭的光景,忍不住红了眼眶。 “可惜喽,往后这里做什么生意都是公家说了算。” “这点还不算啥,现在冉大爷老了也干不动了,没了这间饭店往后可咋办?” 宋巧跟着众人目光观察这家餐馆。 虽然都用漆粉刷过,可是能看得出原始好木材和花纹,要是随着改革拆了再建,确实是可惜这间老建筑。 第二天,宋巧拿着清单到了街道办。 街道办事先了解东山岛妇联的建筑队,他们派人去乐县看过。 妇女们很有干劲儿,工艺质量也是中等偏上,结合每日五毛工钱,性价比不错。 “现在我们找了老师傅培训各项工艺,建筑队除了之前的砌墙、抹灰、和水泥等工序,还新增了木工,做简单的门窗框不成问题。” 说着,宋巧拿出妇女们学习的照片。 街道办看着照片很是惊讶,用拍照来记录妇女的工作,这是笔不少的开销。 也明白宋巧是有意把建筑队培训成一支工艺齐全,质量上乘的队伍,并不是随便玩玩而已。 “不过我们就三间办公室,按照一月的工期也只需要十人左右。” 接待的干事带着宋巧去了施工现场。 三间屋子已经烂得只剩下框架,施工流程和东山岛学校的宿舍大抵相同。 宋巧走近抬头看着梁架和支架。 “别看这些是老木头,结实的很。”干事担忧宋巧想换掉原有的骨架梁,那造价可就得翻一倍。 “你们这边都是这种风格吗?”宋巧指了指梁头上的花纹,昨儿在饭馆也看见了。 顺着她手指看去,干事拍着脑袋说自己糊涂,竟忘了给宋巧讲最重要的事。 “这些上面的花纹不能磨,要保持原有的状态。” 其实之前不是这样打算的,可内部有了文件,说要拨乱反正,过去一律不允许出现的文化建筑,现在要一律保存。 宋巧点点头:“这种带有民间迁移文化的建筑,我们会注意的。” “宋主任还知道这种文化?” “我是看图说事。”宋巧指着建筑上驮物的马儿。 “我们这片确实是外乡人,可惜有标识的老建筑都被拆得差不多,本来这三间屋子也是要推翻重建的,” “现在上头说要拯救文化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