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以往。按理,今岁年初京察已过,吏部汰选地方人事亦毕,而今将近年底,理应简静才是。何故?”
“因各地方灾情频发,至秋后赋税又远不如预期,各地总兵又总呈报平复动乱之事。整一年内外朝心系头上官帽,上下人心惶惶,故而都察院又报奔竞之风远胜以往。”
“所以武事不彰,骁将渐失,承平之年如何选将才以备边患?倭寇不止、漠西远未宾服、川贵诸土司桀骜难制,如何才能使四海不生叛乱以至于生灵涂炭?”
“人事更迭,选任官员或无能贪酷、或与地方勾连,如何才能选才任能、防微杜渐?”
“灾祸连结,往昔不是没有,为何如今频频惊动朝中?是平叛不力,是地方教化不彰?”
“最重要的,财用如何增长以供军备、人事、赈济等靡费,却不使小民负担过重,以至于动乱?”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是我这些日来教你写策论,必先与你议论题目、追本溯源的缘故。花团锦簇的文章不难写,题目如何而来的你要知晓。否则便是任了官,也是被人哄骗,只觉上下和乐、丰亨豫大,却不知早已是千疮百孔、大厦将倾。”
贾珠应是,却接着问道:“那老师为何不讲如何解决呢?昔日讲述《尚书》,老师不是犹议农事、漕弊吗?”
“因为愈年老愈胆小,愈不敢言。”
孟端见他不大相信又不好反驳的神色,竟笑了一笑,继续说道:“你既为高门子弟,知豪奴之猖狂、武勋渐堕之势,因此这些你所经历的,文章便多有回味之余韵。而一旦涉及农桑、漕运、财赋等事,未经历事,纵使引经据典,在老吏前也显得像无源之水。”
“且你比起耕读子弟,还有一天大坏处。他们自小家门微寒,见惯市井、乡邻之态,知道贪狡胥吏执行政令时百姓之难。然而比起公侯高第,这些氓首方才是施政之要。我所忧者,是你不知天下为政不易,惯写了四书五经题的八股,以至于策论也如鸡肋。”
“所以学生该如何?读地方图志、士子时文吗?”
“不如行万里路。”孟端微微一叹,“宰相必起于州郡,潦倒乃多名篇,得无异乎。”
“——宰相必起于州郡,潦倒乃多名篇。孟季范,政老将长子托付于你,你如此教授,不怕他名落孙山吗?”
待贾珠离去,书房外一绣锦鸡常服的二品高官阔步入内,正是孟端同年进士、今年三月方由兵部左侍郎擢升的礼部尚书邵瞻士。
而孟端仍负手看着策论八股文章,甚至于头也未抬,也未有什么表示,只是应声接了一句:“我孟端的学生,难道还要忧虑不能得一个进士出身吗?!”
说罢他方才抬头看向这位平常不常往来,乃至于少有人知二人旧交的老友,捋须缓缓说道:“我恐怕的不是玉渊并非璞玉,而是大宗伯坏我瑚琏之器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