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红楼]为官十五年> 42、劝君不用分明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2、劝君不用分明语(2 / 2)

载就出结果。礼部里议了一下,十三经还多有未修定的,就不知翰林院和内阁的意思了。”

会揖室内一时沉静。治世修典,这典还是先帝在位时修的,今上也许还有个修典以序其功的念想。

而十三经里,与此前相关的就是《仪礼》,恐怕这也是礼部的意思。

然而戴权却干笑拦道:“《仪礼》吗?说句大不敬的话,我们内监早有这念头,却觉着怕是不得圣意。”

方才各持己见的文官一齐不语,半晌只听左都御史倪兴祖凛然说道:“修不修是一回事,没有人要诽谤君上。内相这话传出去,怕是要引起朝争的。”

在座之人太了解皇帝了,戴权不过含糊了一句,诸位立即知道他的意思是怕圣上只觉得臣下在指责他不遵礼。

而戴权为内相在此,代表的便是头顶的主子。他应声冷冷道:“从年初就为这个事儿叨咕到现在,懂不懂礼的咱家不知道,咱家只知道圣旨壅塞不通。仪制如此,税令亦如此。”

甄桐用教训子侄的口吻慢慢说道:“政令也好仪礼也罢,浩帜繁卷一时不清也情有可原,然而礼制是如此不便之物吗?法从何依?旨从何出?”

说罢平和地看向戴权,让内相莫名升起内书堂读书被先生拷问的错觉。

然而掌院廖涵就是没眼色,开口破坏了这等气氛:“不如先修《孝经》?”

众人立即全看向他。

廖涵先是有些尴尬,然而既开了口,却越说越理直气壮:“《孝经》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故圣朝以孝治天下。昔日玄宗作注,便是取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义,以教化民众。而今圣人德高尧舜,更应播仁教孝义于四海。民既知君臣父子之孝义,则礼制自通,政令所下而九州宾父。”

“若未申孝悌之义,民为教化,焉能齐于礼、刑于法?老夫就不信,以圣上之仁孝,难道还能有宵小胆敢再生波澜?!”

那当然,哪怕皇帝依然觉着臣子在讽刺他,他也不会真以为在座各位说他不仁孝。

圣上无礼,那也许是臣子没有谏议导致出了一位昏君;然而圣上不孝,那在座可就是乱臣贼子,正统在太安宫了!

廖涵此言一出,半晌无人说话。过了一会儿方才有戴权拢手侧身对着身后的太监,幽幽叹道:“读书好哇,叫孩子们在内书堂好好听翰林讲课,知道吗?”

——不知为何,甄桐总觉着廖涵对一片难以言喻的目光皆无动于衷,唯独看向自己时有些幽怨。

这眼神甄桐回府的时候还在琢磨廖涵,总觉着这位掌院学士的提议有些突兀。不是不好,只是这话怎么总觉着不应该是他首倡。

莫非谁先暗示他了?日讲官还是一等龙禁尉?不应该吧,怎么不给他这阁老透露一二呢?就不担心被他甄阁老给否了?

甄府离皇城极近,甄桐唯携老妻居住在此,儿女族人俱在江宁。他出皇城时已经月明星稀,也未摆阁老仪仗,数卫、一仆、一车、一马而已。

马车驶入甄府后,檐上高悬的羊角灯自大门开始,如被晚归的主人惊扰一般,顺次一盏一盏地接续惊醒绽出光华。甄桐慢悠悠地下来,老亲随便近前低声先说了老妻贾代凝的动静,又讲了来访留帖的贵客,最后禀道:

“贾大公子下值后便来了,一直陪太太说话。方才估摸着老爷快回来了,才带贾大公子在书房候着。”

甄桐“哦”了一声,徉徉走过抄手游廊,已经见着人影。他笑眯眯地扶着贾珠,一边带他往里走一边说道:“下午的政议花了几个时辰,反倒比平日晚得多——你们翰林下值早吗?”

贾珠笑道:“掌院大人不是去开政议了嘛。而且刘翰林病好了,也不需学生去内书堂,差不多画了押就走了。”

这正好勾起甄桐心事,他颔首不及地感叹:“没上司就是好日子……不过你们掌院也变了,老夫竟看不懂他是在非议君上,还是在附和谄上。”

“……什么?”

“修典,哦老夫也正要与你说这事儿,你今日往后开始研习《孝经》,等请了旨下来便要翰林院开始修书了,左不过五六天的功夫——不说这个,修《孝经》一事正是你们掌院提议。”

甄桐转头,看见贾珠同样与自己一般震惊茫然的神色,满意地继续说道:

“嗐,还什么以孝治天下……真是鬼才,亏他说的出口!偏偏圣人素好声名,决不可能否定的,说不定还要借此为五年前的禅让下个‘父慈子孝’的定论。”

贾珠一时无言,只好恍惚地点了点头。

甄桐感慨两声,忽然问道:“哦,不过有一事老夫还想问你,今日戴权提议让石侍讲转边任,和你有关吗?”

贾珠这回倒不茫然,只是这忽然一句弄得震惊中冷汗迭起:“啊,怎么会呢……这石师不是甘肃人吗?如何能再回甘肃任官?不是还有三避之禁吗。”

甄桐微笑捋须:“嗳哟,老夫没说边任是甘肃啊。而且侍讲除了换按察使,也就是有过加佥都御史衔以巡抚查探地方的差遣更合适。你为三元,又是世宦子弟,不会不知道这个吧?”

贾珠沉默片刻,最后半是自暴自弃地小声说道:“哎呀巡抚地方不是地方官吗?怎么就不讲究了?晚辈也是随口一说,谁知还来真的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