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然而,经过此番见驾,赵普忽然觉得,自己错了,甚至错得有些离谱。刘皇帝态度都那般明确了,所涉人事,一概惩处,丝毫没有妥协的余地,那他这份带有明显妥协性格以及丑陋的政治交易性质的谏建言谏章,再呈上去,就有些不合时宜了,或者说不合圣意。 一边走,赵普一边思考着,思考哪里出了问题,一直到停在政事堂门前,他紧蹙的眉头方才舒展开来。 紧接着,他露出了同王溥相类的苦涩。此前,他的思谋,只看到了妥协之后的好处,只看到了政策执行的难易,也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此事。 然而,换作刘皇帝,他会如何想?揣测圣意,赵普经常做,然而代入刘皇帝的视角思考问题,赵普很少这么干,他心中始终存在着一种敬畏,也怕迷失在其中。 刘皇帝过去,确实不乏妥协的时候,然而那终究是过去,而如今,时代不一样了,刘皇帝也不一样的。 这样一个意志坚定、心如铁石的创业之君,想让他妥协,又是何等艰难。更何况,即便在过去,妥协也是分事的。 像此番这般,那些短视浅薄的勋贵,跟风动作,乃至挑动舆论,营造大势,说得诛心一点,就是逼宫,逼刘皇帝让步,逼刘皇帝宽恕。 如果在此等事宜上妥协了,如果在此次妥协了,那么下一次呢?是不是给勋贵们一种错觉,一种维护自身阶层利益的办法,一种对抗刘皇帝的手段,只要联合起来,他们就战无不胜,他们的力量无比强大,刘皇帝总会妥协的! 更何况,刘皇帝的多疑与猜忌,了解的人都了解。想通了此点,赵普脸上非但没有一丝释然,反而更显得凝重,抬眼望天,从那冬阳与冬雪共同渲染的洁白天空中,他彷佛看到了一层血色正在酝酿。 此番,倘若没有那么多人故作聪明地掺和进来,以区区一个张进,又能牵扯出多少人?又能真正造成多大的影响呢? 然而,没有那么多如果,赵普可以想象,此番,会死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