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关大娘与丈夫便开始准备晚饭,在厨房忙碌了起来。
主食无需再做,依旧是两夫妻每日天未亮就备好了的烤饼和黍米粥,现在只要做一两个小菜。可行馆里住着好几百人,单是做一道荠菜碎肉羹,备菜都得花上半个时辰。
厨子在灶台边上剁肉糜,关大娘则往大锅里舀水,然后从门外抱些枯枝柴禾进来生火。
华玉真则蹲在角落里,一边给煎药的炉子看火,一边帮忙择菜。
厨子对妻子说道:“笙儿今早跟我说,皇帝诏殿下回洛都过年,叫咱俩抽空收拾收拾,过几日就出发,你晓得是咋回事儿不?”
“这还能有啥?不就是亲爹想念自家孩子了!这么多年没见,又打了胜仗立了功,不得叫回去给好好夸一夸嘛?”关大娘回道。
她又往灶底添了几把柴禾,见火烧得够旺了,便转身跟华玉真一起收拾地上的荠菜。
厨子又问道:“殿下他会乐意回去么?”
关大娘叹了一口气,说道:“洛都才是殿下的家。这人呐,在外漂泊久了,总归是想家的。”
药罐子里的水“咕噜咕噜”得冒出来了,华玉真却还低着头掰着手上的菜叶子,丝毫没有注意到。
“哎哟!”关大娘连忙起身伸手掀开药罐的盖子。
“当心烫手!”华玉真这才反应过来,急忙脱下围兜,兜住那个火烫的盖子,放到一边去。
她看着对方通红的手指,愧疚地说道:“对不起,关大娘,是我一时走神了。”
关大娘摆了摆手,笑了笑说道:“嗐!说什么对不对得起的,这才多大点儿事呀。”
旁边的厨子放下菜刀,从木桶里舀了一勺水,拉过关大娘的手,放入水里给她降温。
华玉真想了想,从袖袋里掏出一只小瓷瓶,说道:“我这有瓶药膏,也许有些作用。”
关大娘看到她手中的药瓶,第一眼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接过来仔细瞧着,小巧的瓶身像白玉一般莹润细腻,瓶子的底部还刻有浅浅的梅花纹。
关大娘见面前的少女一脸担忧地看着自己,她不动声色地问道:“姑娘这药瓶还挺精致的,应该值不少钱吧?”
华玉真微微摇了摇头,说道:“这是殿下赏给,我也不知值多少钱。”
关大娘听罢,眼中更多了几分复杂的神情,她按下心中的惊诧,将药瓶塞回到少女的手里。
然后她轻轻推开丈夫,笑着说道:“大娘皮糙肉厚,这会儿都好得差不多了,用不着上药。”
“真的么?”华玉真还是一脸焦急地看着对方。
“喏,姑娘不信看一眼。”
关大娘的将手递到她的眼前,方才烫得通红的地方已经恢复回正常的肤色了,华玉真这才松了一口气。
“既然是殿下赏的,姑娘得收好喽!”关大娘又说道。
华玉真乖巧地点了点头,捏着小瓷瓶的指尖轻轻摩了一下瓶底,然后放回袖袋里。
方才,她注意到了关大娘的表情变化。看来这个药膏,并不像是殿下所说的,只是在集市上顺手买的。
可殿下为何要那样说?如果这只药瓶非同寻常,殿下为何如此随意地赏给她?
华玉真想不明白。
她更想不明白的是,柳笙戈只提醒了厨子夫妇收拾行李,今早给她药方时,却对她只字不提。
两人又择了好一阵子的菜叶,终于择好了,此时锅里的水渐渐烧开了。
厨子将剁好的肉糜放入锅里,搅拌开后盖上锅盖,然后用伸手向关大娘招了招,示意她看着灶台的火,然后将地上择好的菜揽起,放入水桶里清洗。
灶火依然烧得很旺,关大娘无事可做,瞥见华玉真正蹲在炉子前调整柴火,一脸心事重重的样子。
于是她走上前去,问道:“姑娘是在想殿下要离开绿江城的事?”
见心事被戳破,华玉真羞赧地说道:“我原来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
“听闻姑娘原本是许配了人家的,出嫁途中遭遇土匪,被殿下救下,可婚约还是取消了,亲人也离世独留你一人。幸好姑娘最后能留在行馆,进书院读书,大娘说得可对?”关大娘问道。
华玉真点了点头:“没错。”
关大娘微笑着拉着她的手,轻轻地拍着,劝慰道:“这世上的女子,命途坎坷的不在少数,姑娘的经历算得上是绝处逢生,未来可期。”
“殿下仁慈,肯收留我,还要多谢柳将军,若是没有他的帮助,我也不会有这个机会。”
华玉真的语气诚恳真挚,眼角泪光点点,看得关大娘不禁心底一软。
她抚摸了着少女的脸,柔声说道:“姑娘真是个好孩子。”
“可是……”关大娘一顿,沉默了半晌后,语气中竟带了几分哀求的意味。
她紧紧地抓着华玉真的手,说道;“姑娘就留在这里吧!就一直留在绿江城里,哪儿都别去了!这里有与你一起长大的伙伴,还有书院里的女先生和同窗们,你与她们都相处了一个月了,将来一定还会与她们有更多美好的经历。”
面前的这个小姑娘,孤苦伶仃,娇弱美丽,心地善良,她不愿看到这样一个如琉璃般脆弱的孩子,被无端卷入到即将来临的劫难中。
“我……”华玉真一时说不出话来。
她看着关大娘的眼睛,对方流露出的深切的怜悯之情,仿佛要将她整个人包裹起来。
她知道关大娘这是好意,可她不明白对方为何要这么说,难道他们与殿下一起回洛都,将会遇到危险?
这时,厨子揭开锅盖,看了一眼已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