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融自小在军营长大,奚清诵也是十四岁便参军,在姜小侯爷手下当兵。
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姜融七岁,奚清诵十四。
奚清诵跪地拜见姜小侯爷,年少的他为显成熟,总是绷着一张脸,看上去生人勿近。
坐在小侯爷腿上的姜融见了他,噔噔跳到他面前,掰了半边糖块塞进他的嘴里,并说道:“你看着苦兮兮的,给你吃点甜的吧。”
奚清诵嘴里含着甜腻的糖块,咽也不是,吐也不是,问候还未说完直接卡在原地。
姜小侯爷没捞住他跳脱的女儿,尴尬一笑,说道:“奚小公子请起,本侯这没有这些虚礼。”
他伸手把姜融抱了回来,小声道:“融融来叫奚哥哥好。”
姜融乖乖说道:“奚哥哥好。”
奚清诵冰山脸有些没挂住,他向姜融轻微地点了点头,就当是回应。
“小女生性活泼,不怕生人,军中与她年龄都相差过大,”姜小侯爷拍了了拍姜融的头,转头看他,缓声温和道:“我记得奚小公子今年十四,还望奚小公子平常若是空闲,可以多来和她说说话。”
“属下遵命。”奚清诵低头抱拳得令,他沉默片刻,才别别扭扭道:“其实属下家中也有一妹,年方五岁。”
姜小侯爷眉开眼笑,他用手臂颠了颠怀中的姜融,“奚哥哥也有妹妹,比你年纪还小,他肯定知道怎么带你玩。”
姜融看了一眼奚清诵,扭头抱着姜小侯爷脖子撒娇道:“爹,我也想要亲哥哥。”
姜小侯爷拍着她的背,语气温柔得能滴下水来,“抱歉啊融融,爹这件事做不太到。”
“这不是还有奚哥哥吗?奚哥哥也是哥哥,去找他玩吧。”姜小侯爷轻声说道。
就因姜小侯爷提议的这句话,姜融有事没事就会来找奚清诵玩。
奚清诵年纪小,又是刚入军,身份特殊,能干的事情过少,被分配去做了护卫,他站在院前,姜融就在不远的树下跳格子。
等换班,奚清诵就坐在姜融旁边,看着她蹦蹦跳跳,有一搭没一搭和她聊天。
某次聊到奚清诵的妹妹便一发不可收拾,姜融缠着奚清诵要给他妹妹写信,说想要和她做朋友。
奚清诵没法,应了她,次日姜融就带着厚厚一叠信件和他一起塞给了传信人。
半月后的回信,是奚玥泠亲手写的。她刚识字不久,托人在旁教导,边写边改,笔迹青涩,措辞笨拙朴素,满页合起来一句话:
我愿意和姜姐姐做朋友,请姜姐姐照顾好哥哥。
这张书信如今正躺在姜融的珍宝匣里,尚未落灰,姜融时不时打开来看看,抚摸那干涸的墨迹时,仿佛在触碰奚玥泠那时苍白的脸。
她抱着湿漉漉的少女,少女在她怀中渐渐没了生息,就像她母亲吊死在她眼前一样。
那一瞬间的悲痛如汹涌的潮水淹没她的口鼻,如细长的布料扼住她的脖颈,令她每每忆起,都陪她们一同死了一遍。
姜融有些难以呼吸,她把点心放回碟子中,幸好马车内光线昏暗,看不出来她此时的神情。
“我不信只是意外,那时城外巡逻的侍卫为什么突然变了换班时间,玥泠她为什么会出城,为什么会支开跟着她的侍女,”奚清诵说道,“玥泠,她才六岁。”
姜融攥紧了手心。
自奚玥泠死后,原本只是强装高冷的少年一夜之间好像所有生气都随着奚玥泠一同去了。
他永远困在了他的十五岁。
“我会查清楚的,在此之前,我不会离开京城。”奚清诵又把碟子往姜融跟前推了推。
*
姜融跳下马车,最后与车内的奚清诵对视一眼,走进姜府。
她知道,奚清诵怀疑过她。
毕竟那时是姜融第一个发现奚玥泠在城郊的护城河内溺水。那地方既偏僻荒芜,路又不平,很少有人路过,偏偏姜融莫名其妙地出现在那里。
奚玥泠性格天真无邪,见谁都笑,一根糖葫芦就能骗走。
她被奚家保护的很好,故认识的能称之为朋友的也只有姜融一人。她能跑出家门,也只有姜融所约这个理由比较可信。
一时间所有矛头都在姜融身上,但实在找不出姜融有什么动机去害奚玥泠,再加上姜融为救奚玥泠,染上了好大一场风寒,差点丧命,怀疑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姜融出现在那里纯属是巧合,她从别人口中得知她要找的药草整个京城只有那儿生长,因刚来京城不熟悉路,转了几圈才到,便撞见护城河上浮出的小小身影。
想起那个场景,姜融仍胆颤心惊。
她伸手扶住姜府前的石柱,做了几个深呼吸才缓过劲来。
“小姐?小姐你回来了?”姜府管事刘叔听见门外动静,忙不迭开门,看见门口的姜融,笑得十分高兴,“几天不见小姐可想死我和章姨了。”
“侯爷正在武场练功呢,和我说了你回来就去找他,”刘叔把姜融迎进门。
“爷爷不是说护城军营有事才不去参宴吗,怎么在家?”姜融奇怪道。
刘叔向姜融挤了挤眼睛,“哎呀,小姐,你还不懂侯爷怎么想的吗?”
姜融无语,她爷爷自回京后就很排斥入宫这件事,每次上朝都像割他肉似的,顶着苦瓜脸过去,顶着更苦的苦瓜脸回来。
“那我先去找爷爷,刘叔你帮我和章姨说一下晚上我想吃鲫鱼豆腐汤。”姜融一边向刘叔挥手一边朝武场跑去。
“好嘞小姐,小姑娘家家的,跑慢点,别摔着。”刘叔在背后喊道。
姜融大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