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中央的一行人,先是客套的寒暄一番,然后再接受记者的提问。 “请问林朝贤导演,《大人物》究竟是董熹的作品还是你的?” 奈何首位提问的记者,就抛出一个让在场所有人都微微色变的话题。 《大人物》究竟算谁的作品? 这个问题从电影立项开始,就有报纸在公开讨论,正反双方争论不休。 正方观点认为,董熹做为幕后的boss,对电影的贡献要高于林朝贤,而身为导演的林朝贤则是工具人。 反方则认为,虽然董熹的隐形贡献很高,但林朝贤履行了身为导演的义务,可以认为是电影的一把手。 双方争论的焦点,其实和《寻枪》如出一辙,那就是纠缠谁是电影的爹或娘。 所以这个问题问出后,林朝贤拿着话筒一时间不知道作何回应,他的光头开始出现密密麻麻的汗珠,在灯光反射下熠熠生辉。 这一幕如果被内地的观众瞧见,定会抚掌大笑口称:“喷水的电灯泡哦~” “我来说两句。”董熹见状接过话语权,林朝贤虽然出道比他早,但大场面确实没经历过什么。 “《大人物》的剧本初稿、人物的设定、动作的风格等都是我负责的。”董熹淡淡的说道。 几句话引起全场一片哗然,似乎有些震惊董熹的言论。 而环视四周一番,董熹继续说道:“电影和其他文艺作品不同,光有剧本是无法变现成真正的电影。” “可以这么说,优秀的剧本是电影的外表,而好的导演则会为其注入灵魂。” “我只是为电影提供一颗种子,而林朝贤导演则是浇灌培育,直至其开花结果的那个人!” 董熹这番话很简单的概括出来,就是他是爹林朝贤是妈,电影是孩子的话,也是属于爹妈共同的结晶。 他没有刻意的降低自己的作用,更没有贬低林朝贤的作用,这其实就足够了。 看着董熹的背影,林朝贤露出感激的目光,他不是一个很善于表达想法的人,面对董熹时总处于劣势的状态。 但董熹却是他合作过的演员之中,最为好相处的人,很少有大牌明星的派头。 更像是一个同事,一个志同道合的同志! 接着回归正题,谈到电影本身的剧情。 “《大人物》的剧情设定很有新意,是有什么原型故事或者在隐喻什么事吗?” 第二个提问的记者,同样有些不怀好意的样子,一开口就是陷阱。 什么真实案例? 隐喻? 要知道电影里可是有官商勾结的剧情,为了在内地过审,已经尽量简化。 “没有太多别的因素,只是为了拍好电影,而做的一种判断。” 董熹自然知道这群记者想要什么答案,他偏不回答反而将问题丢给林朝贤。 “林导,你来讲讲剧情。” 毕竟电影后期的剧情都是对方改编的,让对方回答问题,主要是接下来的路演还要靠林朝贤来领着。 接下来也播放了一些电影的台前幕后的花絮,尤其是动作戏的拍摄。 引起了观众的阵阵惊呼,没想到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有这么多门道。 而年轻演员们的互动,也让站在身后的董熹感慨自己老了。 曾几何时他也是能半个月跑遍全国路演的狠人,现在也需要枸杞泡饭。 不过瞅了一眼台下笑颜如花的巩利和范小胖,董熹觉得吃的枸杞也没什么的问题。 《大人物》的首映庆功宴上,董熹亲自送别了邹文怀,毕竟老爷子年纪大了,不可能参加这种聚会。 “大佬熹,我们的约定依旧有效,明年我期待熹子院线一飞冲天!” 邹文怀临走前拍了拍董熹的后腰,若有所指的的说道。 “不会让你失望的。”私下无人,董熹也不再刻意保持客气。 经过这件事,双方的关系明显更进一步,不在单纯是商业伙伴的关系。 更是有了一丝的情份。 华人的社会就是人情社会,你处于巅峰阶段人人都会捧着你。 而此时的董熹就是这个状态,看看《大人物》首映的盛况,程龙、巩利、张国荣、刘德華等熟的不太熟的人都来参加。 “恭喜董老弟,电影拍的真是不错。” “《大人物》拍的真好,我看的热血沸腾,有机会一定要合作一番。” “我有预感,这部电影会打破董导在港的票房纪录!” ………… “还要多谢各位捧场。”董熹应付着各位同行,笑的脸都快抽筋了。 不过有些人他不在意,但有的人却值得他尊重,比如张国荣。 这位老哥是董熹的贵人,当年在柏林欠下的人情,他可是一直记在心上。 “熹仔,恭喜你新片票房大卖啊。”张国荣举着酒杯走过来祝贺道。 两人年龄差距0岁,再加上当年情,张国荣叫董熹一声熹仔并不逾越。 “多谢。”董熹和他轻轻碰杯,然后看着眉宇之间有愁容的对方问道:“国荣哥,你看起来心情有些不好。” “没什么大不了,今天我不说这个。”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