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风土。“先生开口,从百年前的西戎洪水,朔北冰雪说起,一直讲到当前的京都水患,南郡渡桥。先生讲得详实,学子们听得仔细。南郡素来温润炎热,不分四季,由此便形成这里独一无二的风貌。京都却不同,那里四季分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因此京都拥有琳琅满目的服装和食物。风土决定人情,而人情也决定了风土。西戎沃土丰茂,四时吉祥,而西土暴民无德,毁树伤林,致使西土化作西海,如今汪洋一片。再看那朔北风高,白雪皑皑,滋生出野蛮好战的北狄,残部至今仍旧侵犯边境。风土同人情彼此影响,彼此关联,观其规律,顺势而为,才是福泽。
下课时,灵儿和孟镝同大家告别后,留在书案前提笔抄书。
孟镝望着厚厚的四部大书摇头叹息,扭头望着灵儿呢喃道,“灵儿,对不起,是我太笨了,弄巧成拙。”
灵儿提笔,准备开始抄书,“如果我没有忘记功课,你也不至于站起来撒谎,何必苛责自己。”
落日余晖即将告别天际,残阳带着一抹血红暂别南郡的长空,夜色悄然降临。
孟镝知道灵儿怕黑,急忙点起所有灯盏,灯火通明,照亮书院,灵儿果然心安。他走到灵儿书案前,掏出口袋里的紫玉钗,“灵儿,这是我在南郡银匠铺里买的首饰。你最喜欢的紫色,戴上试试……”
灵儿眼眸里流露着欢喜,她抚摸着做工考究的玉钗感叹,“这很贵重吧。你怎么买到的?”
“我帮你戴上吧。”孟镝仔细将紫色玉钗插在灵儿的秀发间,烛灯下,灵儿娇美的脸颊明艳动人。
孟镝望着她在灯火阑珊里的模样,呢喃一句,“好美。”
灵儿摸着发间的玉钗,四处环顾,“这里没有铜镜,我看不到自己的样子。”
孟镝笃定说道,“我便是你的铜镜。你好美。”
灵儿想起抄书的任务,美好的心情瞬间消散,她望着摇曳灯火忧愁,“我们的书,怎么抄得完。”
孟镝星目里流出一丝狡黠,“这书一定是抄不完了。或许古庸先生是想留我们在礼苑住上一夜。”
灵儿惊恐,细眉蹙起,“不会吧,这岂不是让我爹也知道我没有写功课。”
孟镝坐到苍林的座位上,回头按下灵儿案头的砚台,“师父若是知道了,一定会来解救我们啊。他跟先生求情,顺便再送先生几幅清热解毒的草药,那你我就都不必抄书了啊。”
灵儿撅起樱桃一样的红唇,嘟囔一句,“孟镝,我看你根本就不打算提笔抄书,你以为先生说过的话能随意收回吗?那是古庸先生啊,连海然大人见他都行礼,我爹能求得情嘛。”
“可是这么厚的书,我们俩就算不吃不睡也要抄个几天吧。”孟镝慵懒地倚在座位上,左手架着下颌,右手转着毛笔,“这么一说,我倒是有点肚子饿了。我们先去灶房吃饭吧。”
灵儿虽然也觉得饿,但不敢出去,“灶房?先生没准许啊。”
“走吧,吃饱了才有力气抄书。”孟镝拉起灵儿就跑。
灶房里,灯火微亮,有个书生正坐在风箱前烧火。他听闻两人来找晚饭,急忙打开身前的食盒,“这里有些清菜和麦饭可以吃……”
“多谢这位……”灵儿道谢,“请问你怎么称呼?”
“在下蒲斯年,是诗书学院的学子,留在礼苑做些劳务抵束脩。”书生举手施礼,风度翩翩。
孟镝和灵儿举手还礼,“多谢斯年。”
灵儿将饭菜从食盒取出来,右手试着菜碗的温度,“要不要再热一下这些饭菜,你不能吃寒凉的食物。”那是她一直以来的习惯,爹说过,孟镝身患寒病,吃不得凉饭,喝不得冷水,就连泉溪都要离得远些才好。
孟镝摇头,“灵儿不必太过担心。我身体早就好了,喝了师父那么多副汤药,寒气早不见了。”
蒲斯年又点起一盏烛灯照到灵儿眼前,斯年清秀的模样这时候看得更为真切。
“对了,锅里还有些腌肉,要不要一起拿来。”斯年小声问了一句。
灵儿摇头如拨浪鼓,“千万不能,连锅盖都不能揭开,这位公子可是胎里素,别说吃肉,闻见都要倒胃口。”
孟镝端起麦饭,低头傻笑,“斯年,多谢你好意,灵儿是了解我的。”
灵儿问道,“斯年,你吃过了嘛?要不我们一块吃顿晚饭。”
“好啊。”蒲斯年看了眼风箱的火候尚好,起身去拿一副碗筷,和灵儿孟镝一同围在炉火前,细嚼慢咽。
饭罢,蒲斯年说道,“你们回去吧,我来收拾就好。”
灵儿和孟镝道谢,“斯年,你的饭煮得真好吃。”
“还没请教两位姓名?”斯年玉树临风,举手施礼。
“我是陆苍灵,大家都叫我灵儿。”
“灵儿。”
“我是孟镝。”
“孟镝。”斯年点头,“记得了。”
“以后随时来论道学院找我们。”
“论道学院,你们是古庸先生亲自教授的学子,真是幸会。”蒲斯年举手告别,“来日方长。”
孟镝和灵儿回到书院,古庸先生已经站在书案前,“你们一字未写就跑出去了?”
“哦,先生,我肚子饿了,让灵儿陪我去灶房找吃的。”孟镝蹭着额头,“回来继续写。”
“我看灵儿已经写了几行,是有心抄书,你倒是留下一张白纸,根本就无意抄书。”古庸先生拎起两张纸。
\"先生,那么厚的书,这几夜不眠也抄不完的。您还是饶了我们吧。”孟镝趁机告饶。
古庸先生识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