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绝望。
诊室里,陈宁微凝视着许宿的脸,蓦地想起这个形容。
窗帘是薄纱的,苍白的日光漫不经心地穿透它,映照在许宿的脸上。
也让陈宁微能更加清楚地看到她。
许宿的脸微微低着,脸上没有一丝表情,面色是近乎纸张般的灰白,营养不良的状态显而易见。
只剩十分钟今天的治疗就要结束了,许宿干燥的唇仍旧紧闭着,没有一丝开口的迹象。
在这之前,陈宁微曾多次引导她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可都是无用功。
虽然先前几次的治疗中,许宿不曾表现出太大的表达欲,但还会说些只言片语,甚至会主动问她自己什么时候能康复之类的问题。
现今的状况,令陈宁微想起刚接诊许宿这个患者的时候。
陈宁微的师兄是神外科的主任医师,师兄弟五人里只有他们俩分配到了同一家医院,自然走得近些。
一次闲聊,师兄头疼地对她说遇到了一个棘手的病人,陈宁微问他是病情很严重吗。
师兄摇头又点头:“算吧,也不算。是个火灾受伤的小姑娘,也就十五六岁吧,送过来时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万幸还是抢救过来了。但是住院快一个多月了还处在昏迷中,各项检查报告都逐渐趋于稳定,脑内无异常,我怀疑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师兄叹了一口气,“棘手的是她的意外牵扯到学校担责,据说是没有管理好校园安全导致的火灾,还和校园霸.凌有关系,已经报警立案了,警方、校方、学生家长天天轮番地问我她什么时候能醒。”
陈宁微听着确实复杂,宽慰了几句,说如果有需要等患者醒来可以转到她这里。
“大概率需要,”师兄一个中年人,诊疗经验无数,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病人,却为了个小姑娘眉头紧锁,“这么些天也没见过有父母亲戚来探望,只有一个比她大不了多少的女孩天天陪床,不分昼夜地给她讲一些旧事。我查房的时候偶然听到,当时和她一起送过来的还有——”
陈宁微听完瞳孔骤然一缩,震惊与感伤压得她一时失语。
师兄发觉她的情绪,反过来安慰与提醒:“……所幸手术很成功,也算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吧。小陈你也要保持专业性,不能被他人的经历影响。”
作为心理医生,共情能力太弱或太强都是缺点,前者难理解患者情绪,无法给予患者良好的回应,后者则容易陷入“内耗”,影响自身工作状态。
这是本科入学时就被教授提及的点,陈宁微自认自己在中间值,是个当心理医生的料,这些年的临床经验和疗愈的患者,也证实了她并非自大。
届时师兄的提醒情有可原,她听过患者们倾诉的各种匪夷所思、令常人难以接受的经历,自认心理承受能力极强,却在此刻刹那间失了态。
那般悲惨的遭遇使陈宁微对许宿印象深刻,平时会不自觉地想等她醒来该怎么接受现实,会不会产生应激障碍,又会表现出怎样的反应。她也在祈祷,祈祷女孩年纪小,醒来了一定能在大哭几场后慢慢走出来。
大约过去两周,许宿终于苏醒,陈宁微的祈祷没有应验,她患上了严重的孤独症和失忆症。
她从不会发狂失控,一直非常安静,缩在病床里见到人就止不住地发抖,警方无法进行询问,案子不得不暂且搁置。
陈宁微给她开了抗焦虑的药物,并进行心理治疗。
她的眼神永远平静如无风的湖面,透着深深的茫然与绝望,一如现在。
在前几次治疗里,许宿究竟因何产生了些许积极情绪,澄澈眼眸中的微弱光芒又由谁点亮,又因何熄灭?
陈宁微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毕竟这是能让许宿病情转好的关键性“药物”。
陈宁微面上不显,淡淡地微笑道:“无论你和我说些什么,我都会站在你这边。”
-
许宿走出医院大楼时,天空铅云聚拢,没多久下起了凉丝丝的雨夹雪。
头顶忽然被罩上一把伞,透明的,把亮堂堂的天光全透进来。
汤若棠照例问她:“今天感觉怎么样?”
许宿正失神,想如果这把伞是黑色的就好了,她家里好像有一把黑伞,昨天在小卖部她在电视播送的天气预报里得知了今天下午有雨夹雪,但早晨出门的时候还是没有带伞——因为这不在她的“习惯”内。
两个人打一把伞身体自然会靠近,传来对方的温度与呼吸,许宿的身子倏地僵直。
见许宿没回应,汤若棠又叫了声:“宿?”
许宿这才回过神,低声答:“呃,还,还好。”
每回从医院里出来,都是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答案。
许宿甚至不用汤若棠重复一遍,即能给出相应的回答。
汤若棠轻轻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过了会儿,她的情绪也下去了,开始和许宿闲聊:“入冬了,这儿的冬天太冷了,我和老季打算去趟广深,过冬的同时考察一下市场。”
这表示她去南方不是两三天的出差,而是一整个冬天的久住,许宿生活里的一个固定人物要消失一段时间,她难免慌乱,难得急声问:“什么时候回来?”
汤若棠惊讶于她略显激烈的反应,兴奋道:“你头一回表现出这么准确的情绪诶,继续治疗果然有用……”她欣慰地笑,“最快也要过完元旦吧,年不一定能在那儿过,只能过个元旦凑凑热闹,看看不下大雪的南方跨年啥气氛。”
说到在南方过节,汤若棠的语气里充满了期待和憧憬,许宿并未被带动起那种积极情绪,她在静静计算距离元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