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为啥非要那么多钱呢,也是有原因的,她当年结婚那会儿,还是民国呐,是要了一大笔彩礼的,而且一个子儿不差的全都留在了娘家。
她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等她自个儿把两个闺女养大了,预备也收两笔丰厚的彩礼,没成想都落空了。
大女儿是被姓黄的骗到了北京,结婚的时候孩子都有了,一分钱彩礼没有,小女儿更甭提,本来什么样的找不到,头婚嫁给了死老头子的徒弟,就给了几十块的彩礼,婚后住在家里,她还倒贴了一间屋子呢。
二婚的那陈家,也挺抠门,还拿北京和南京的规矩不一样来糊弄人。
现在好不容易又有了机会,她肯定要捞一笔大的,弥补之前的损失。
反正那乔建安又不是掏不起。
刘海玲皱眉,“妈,您这是干什么,海珍能和乔政委能走到一起,那真是不容易,只要他们把日子过好就行了,彩礼不彩礼的,有什么要紧。”
刘姥姥瞪了大女儿一眼,“你自己就是一分钱的彩礼都没有,让人家占了大便宜,你妹妹可不能跟你一样。”
“再说了,你现在日子过得好啊?连口肉都不舍得吃,一分钱都恨不得掰两半花!”
刘海玲当姑娘的时候,的确不像现在这样抠门,但她觉得没什么不好的,毕竟不是谁家的存折上都能有一万多块。
这笔钱是她和丈夫多年节俭才攒下来的,也是她的底气。
但这肯定是不能告诉老娘的,她涨红了脸,什么也没说。
刘海珍也不同意,“妈,建安哥这几年,为了我花了不少钱,再说了,现在北京这边儿,不管收了多少彩礼,那都是要带过去的,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何必呢?”
刘姥姥撇嘴,“带回去?带回去还叫彩礼啊,彩礼就是给娘家人的,把你养大了不容易,收点彩礼还不是应该的。”
陈雨叶说,“姥姥,您的意思,您要一千五的彩礼,要全揣到您自个儿的兜里,那等我妈嫁给了乔伯伯,您就不跟我妈来往了吗?”
刘姥姥嗓门挺高,“那怎么能成?嫁给政委了就不认娘家了?”
“姥姥,有彩礼也得有嫁妆啊,您给我妈准备了什么嫁妆?您光要彩礼,一分嫁妆没有,那不是卖闺女吗?现在可不是旧社会,不兴卖闺女那一套,再说了,即便是旧社会卖闺女,收了钱那闺女就跟爹妈没什么关系了,您这是想两头儿都占啊?“
“您比那旧社会还黑啊?”
刘姥姥正要骂人,刘海珍难得硬气的说,“妈,我都三婚了,您可别弄这些幺蛾子了,要不然,你跟我姐回去吧,这事儿,不牢你操心了。”
刘海玲扯了下刘姥姥的袖子,“就是,妈,我看你是越活越糊涂了。”
刘姥姥可不糊涂,她养的三个孩子,儿子不听她这个当妈的,还向着儿媳妇,没辙,大闺女跟大女婿学了好多毛病,抠门到家了,她也扭转不过来,唯有小闺女性格软弱,能被她随便拿捏,既然彩礼钱不行,她有退休工资,也不是非要钱不可,她又换了别的。
她甩开大女儿的胳膊,“海玲,我知道,你们一家子都烦我,我住着还要看燕儿的脸色,算了,今儿我就不回去了,就住你妹妹家了,正好帮她张罗张罗。”
刘海玲能不知道自个儿的老娘是什么样的人,但从昨天接电话开始,她都不由自主的那么做了。
目的无非也就是现在这样。
虽然明知道妹妹大病初愈,还需要静养,老娘留下来不太合适,但她也不会心软,就像当年,明知道妹妹被婆家人赶出门很惨,但她也不会主动相帮。
再没什么心眼的人,盐吃多了也知道咸,刘海珍没生病前,在无线电厂的行政上工作,是个闲职,有时候也帮着财务那边统计一下数据什么的。
她算了算日子,老娘从南京来到北京,先是在燕来胡同住了五个月,后来被大姐接走,到现在也有五个月了。
可不就是轮到她了?
刘海珍说,“成,妈您就留下吧,赵大姐,麻烦你那屋再收拾出一张床来。”
刘姥姥生怕赵婶子糊弄,连忙跟着过去了。
刘海玲一颗石头落了地,以后再也不必听女儿的埋怨和丈夫无声的指责了,她好心的嘱咐妹妹,“海珍,咱妈在这儿,供吃供喝就行了,别的千万别惯着,也别给她零花钱。”
“虽说你这以后的日子,什么都不用愁,但有备无患,多存点儿总归是好的。”
刘海珍点头,“我知道了。”
刘海玲又说,“还有,也别惯着咱妈的脾气,她但凡说的不对,你和雨叶都不要听。”
陈雨叶也很赞同,“妈,大姨说的对,姥姥这人就是欺软怕硬,您可别再受她的气啦。”
赵婶子本来打算早上做手擀面的,这么一耽误来不及了,去外头买了烧饼油条和豆浆,几个人刚吃完收拾了,乔建安就带着黄诚光,还有媒人马大姐上门了。
一番寒暄之后,很快就敲定了这门婚事,刘姥姥在外人面前,那又是另外一种样子,表现的特别热情,特别通情达理。
尤其对乔建安这个未来女婿满意的很,夸了又夸。
压根儿就没提什么彩礼的事儿。
不到十点,乔建安一行告辞走了。
刘姥姥的脸色立马就垮了,指着一堆点心水果什么的说,“净送这些不值钱的玩意儿,连个订婚的礼金都没有!”
陈雨叶冷笑一声,“姥姥,您的口气可真大,这些东西咋也值几十块了,普通人上门提亲,可不舍得拿这么多。”
“您住在我家,吃我们的喝我们的,那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