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洋嘲弄似的看了大妈一眼,转身便一熘烟的跑了。 “这娃子,怎么这样?难道没父母吗?”大妈看着他的背影,苦笑着摇了摇头,拿起扫帚一点一点的把垃圾扫进垃圾桶里。 周洋害怕大妈揍他,一直跑了两个站台,才停了下来。 开始思考起如何对付刘同建和兰花电视机厂。 《科技时报》不是他一个大学生能够对付的,不过他可以找帮手啊! 周洋有一位笔友,也是一名记者,两人经常讨论国外的事情。 对方知道周洋能够出国留学,羡慕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并且连夜来到青华池大学,请周洋在全聚德搓了一顿。 周洋知道对方是打算等他到了国外,想让他想办法把对方捞出去。 这种没好处的事情,周洋可是从来不干的。 不过,也没有明确拒绝。 周洋的家庭环境条件一般,父母都是工人,还有一个姐姐。 从小到大,他就没有去过几次大饭店,碰到这样的机会之人不能拒绝。 周洋眼皮上挑,很快就回忆起了对方的报社,在站台乘坐上了21路程。 半个小时候,周洋来到了《东风社区报》的门口。 东风社区报是一家小报社,原本是东风厂的厂报,后来逐渐对外发行。 跟《科技时代》相比,报社的门脸显得格外寒碜,只有区区的两间。 周洋大摇大摆的走进门脸里,一个值班的小姑娘站起问道:“同志,你找谁?” “刘华呢?在不在?” “刘记者啊,在,他正在里面的办公室里写稿子。我去帮你叫他。” “不用,我自己来。” 周洋也没敲门,直接伸手推开。 正在挠头苦思的刘华看到周洋,兴奋的站起身来:“周哥,你怎么来了?是不是出国的事情有消息了?” 周洋现在读大四,也就是21岁左右,刘华可是工作了好几年,将近三十了。 但是他每次见到周洋,都要喊周洋一声哥。 周洋也坦然接受,摆摆手道:“出国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今天我来,是有个好消息告诉你,如果你操作得当的话,说不定能一炮而火。将来换一家大报社,那不是轻轻松松吗?” “吆喝,真有这好事,我就多谢你了。”刘华闻言,连忙站起身帮周洋倒上茶水,舔着脸,作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周洋小啜一口茶,道:“你知道《科技时报》吗?” “知道啊,那可是国内科技方面的权威报纸,听说最近卖的很火。” “哼,它很火,我就要灭它的火!” “这个...怎么说?” 周洋朝刘华招了招手,待他的耳朵附过来的时候,小声滴咕了几句。 刘华瞬间瞪大了眼睛,一脸难以置信的样子:“不会吧!《科技时报》素来很靠谱的,也能做假新闻?” 周洋端起茶水,一脸神秘莫测的样子,道:“我可是听说了,兰花电视机厂的厂长现在就在京城,而撰写那篇文章的记者,跟宁州的一位女记者是同学。你说,这里面会不会有金钱交易和桃色瓜葛呢?” 作为记者,刘华深知只要这两个元素任何一个出现在新闻中,那新闻必然就能成爆款。 更何况是两个。 不过,他也有疑虑:“周洋啊,你这都是猜测啊,没有实际的证据。登在报纸上的话,我会被人家告的。” “你傻啊,谁让你直白白的说了,春秋笔法会吗?”周洋不屑的撇他一眼,道:“再说了,我是青华池大学的高材生。那兰花电视机厂弄虚作假的事情,是板上钉钉的。 只要把他们干的龌龊事情揭发出来,你不出名了吗? ” 刘华端起茶杯,思忖片刻:“确实是能出名,不过,我也不懂显像管。你看这样可以吗?咱们两个人合作写这篇文章,你先把稿件写出来,我给你润色一遍,然后属上咱们两个的名字。到时候发了稿费的话,我全给你。” 刘华加入报社多年,深知这种事情有风险,万一周洋是在诬陷《科技时报》,那他作为撰稿人,就惨了。 把周洋也拉进来,就算是给他两个胆子,他也不敢胡乱诬陷。 周洋对自己判断很有信心,闻言顿时乐了:“稿费?全给我?有多少?” 刘华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道:“一般一篇文章是二十块,不过咱们这次撰写的可是重大新闻,报社里肯定还会有特别奖励,再怎么着,也有五十块钱。” “二十块,五十块,那就是七十块!全给我?” “对,全给你!” 周洋似乎已经把七十块全揣进了兜里,重重的拍了拍刘华的肩膀:“你放心,我明天就把稿子交给你。” 说话间,他似乎想起了什么,迟疑了片刻道:“这种坚持正义的稿件,你们报社有胆量发吗?” “你放心吧,报社的主编这几天住院了,我现在兼着主编的职务。”刘华道。 《东方社区报》只有是个正式的员工,正式的记者只有三人,刘华算是其中文笔比较好的。 他现在已经开始期待文章尽快刊登出去,那样他就能功成名就,跳槽到一家大型报社。 “那就行,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