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君臣(2 / 3)

“……”

他快步走到门口,谢凤林始终站在原处。

戚珩洲跨出门槛,才回过头,语气复又变得温柔,“林儿,好好休息,明日朝会上朕有封赏。”

他说完,带着庞椿大步离开。

在门外守着的老管家早已听到谢凤林的那一声“出去”,知道她与陛下发生了争执,争执的原因老管家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送走戚珩洲,他立刻跑进堂屋。

“二姑娘,莫要气坏了身子。”

谢凤林淡淡瞥一眼老管家,“乔叔,房间打扫干净了么?”

乔叔一愣,“干净了干净了,时辰不早,二姑娘早点休息罢。”

说着便对门外道;“立夏,快服侍二姑娘休息。”

话落,一个身穿绿衣的小丫鬟跑进来,给谢凤林行礼,带她往后院走。

路上,谢凤林始终未发一言。

偌大的镇北侯府笼罩在夜色里,虽特意打扫过,仍透着一股颓败萧瑟之气。

名唤立夏的丫鬟是乔管家的孙女,谢凤林离府那年,她才五岁。

谢凤林还住七年前的院子,房中打扫的一尘不染,行李还没到,府中给她准备了几套新衣,她换上后,便让立夏不用伺候了。

旁边放着炭盆,房间温暖,床铺柔软还带着熏香气息。谢凤林却没有丝毫睡意,她盯着帐顶,脑中是戚珩洲的声音。

“你应当理解朕……”

“你要懂事……”

事到如今,他还在要求她。

她忍不住笑出声,笑着笑着,泪水从眼角滑落。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立夏便叫谢凤林起身,换上红色官袍,进宫面圣。

这是她第一次以武将的身份入朝,极有可能也是最后一次。

拾阶而上,谢凤林步入殿内,不看两旁的文武百官,也不看龙位上的戚珩洲,屈膝跪拜,“臣谢凤林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殿内一片寂静,片刻后,响起靴子踩在地砖上的声音,戚珩洲行至她面前,亲手扶她。

这是多少臣子梦寐以求的恩泽,谢凤林却跪着往后挪了一步。

戚珩洲抬起的手顿在半空,喟叹一声,“谢将军快快平身。”

说罢,转身归位。

谢凤林站起身,垂首而立。

“昔年鞑靼诸部联合,侵占甘州、瓜州等地,并不时骚扰我大齐边境,多亏谢侯爷率镇北军镇守关外,可惜侯爷战死疆场,举国上下无不哀痛。”

戚珩洲声音低沉,面容肃穆,忆起谢氏一门忠烈,不禁红了眼眶。

两侧文武百官,亦传出哽咽之声。

唯独谢凤林,面色平静,似笑非笑地看着君臣演戏。

戚珩洲望着谢凤林,“幸得谢将军骁勇善战,巾帼不让须眉,不但为父兄报仇,瓦解鞑靼诸部联盟,而且收复瓜州等地,功不可没,利在千秋。”

“陛下谬赞。”谢凤林道。

戚珩洲只是陛下,不是表兄。谢凤林此刻清楚的意识到,这两个身份无法兼容,一旦他成为九五之尊,这个身份便会盖过一切,莫说儿女私情,就是血脉亲情,亦当为此让步。

此时,文官中一位身穿红袍的官员上前一步,恭声道:“陛下,谢氏一门为我大齐鞠躬尽瘁,乃我大齐之幸,如今边关太平,百姓安居,无需谢将军再镇守塞外苦寒之地,若是能留在朝中,施展才能,才是天子之福。”

此人正是文冤阁大学士程宗怀,戚珩洲登基后,加封太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戚珩洲笑道:“程阁老所言差矣,林儿这些年着实辛苦,朕只希望林儿能留在朕身边,不必再为国事操劳。”

从“谢将军”换成“林儿”,话中亲密关切之意不言而喻。

程宗怀回头看一眼谢凤林,呵呵笑道:“陛下体恤臣子之心实在令人感动。”

君臣一唱一和,谢凤林心不在焉地听着。

收回兵权是早晚的事,她以前甚至期待这样一天的到来,她能回洛阳,意味着天下安定,四海升平,意味着戚珩洲稳坐皇位,无需她这个最亲近的人掌握兵权,意味着他们共同走过最难的一段时光,终于可以长相厮守……

可如今,一切如梦幻泡影,谢凤林和自古以来千千万万的“良弓”一样,到了该被藏的时候。

戚珩洲仍留谢凤林“镇北大将军”之衔,而镇北军则交由原河南总兵元青和陕甘总兵胡鸣霄统领。

元青虽任总兵多年,实则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胡鸣霄原是镇北侯旧部,立下战功后被派去陕西领兵。皇帝这样安排,大概是怕元青无法震慑镇北军,故把胡鸣霄调回。

此事戚珩洲之前在信中和谢凤林商议过,谢凤林并无意义。胡鸣霄虽不及谢家人,但和鞑靼人交战多次,对关外局势亦有了解,有他在,塞北应无大乱。

戚珩洲又追封谢凤林的父亲谢敞为“镇国公”,封谢凤林的兄长谢观林为“忠义侯”,并加封镇北军几名副将。

谢凤林代他们叩谢龙恩。

朝会结束,谢凤林疲惫地走出殿外,冬日阳光刺眼却无暖意,已有内侍上前,带她去慈宁宫拜见太后。

从前她常到后宫,陪姨妈散步闲谈,和表兄追逐玩耍,每一个回廊下,都有他们的记忆。

雕梁画栋犹在,她却已成了需要内侍引领通传,才能进殿的外人。

在殿外等候时,戚珩洲大步而来。

谢凤林再次行礼。

她已不记得这一上午跪了多少次。

“都说了,朝堂之下,就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