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得四月,天儿也热了起来,时人多穿了单褂子,尤是在田间低头除草的庄户人,忙起来连一件单褂子也嫌闷热。
宋慧娟也为两个孩子换了单衣裳,连她也脱下了小袄,有时午间实在热的厉害,但这一两个月老天又总是变化无常的,一会儿晒的人都躲在了树下乘凉,也许下一刻便又下得一场雨来。
这样的天气是不大好的,眼看着狂风大作,卷袭着已经渐渐泛黄的麦子却也无奈,还好别的粮食已经成熟收过了,家中也还是有些存粮的。
陈家沟的南河里这时已经开满了一坑的荷叶,大大小小,相互映衬。
若是哪时天中突降了雨来,那遍地跑的娃娃就敢仗着胆子去河里捞上几支荷叶来,顶在脑袋上优哉游哉的浪荡回家。
这时,因着宋慧娟的身子愈发重了,许多活儿做起来都很费力,陈庚望便嘱咐两个孩子要多在家中帮着做事,两个孩子便不大跟着人出去耍玩,乖觉坐在檐下乘着凉认字。
宋慧娟坐在堂屋的高椅子上时不时看看他们,手里穿针引线忙着为腹中还未出生的孩子做小衣裳。
虽说日子不好过,但宋慧娟还是为着这个腹中格外活跃的孩子省下了棉花新布,为他的新生一件新衣也该是有的。
这几年宋慧娟和陈庚望是很少添衣的,省下的布和棉花也是不少了,孩子们一天一个样儿,连衣裳换得也比着大人要快,每每做衣时都要稍大一些,以盼着来年还能再穿。
如此这般,他们这个小院的日子过得也不算太难捱,至少于吃穿上大人紧一紧总是能顾得住孩子的。
天色还暖,只是风大,吹得木窗子叮铃作响,宋慧娟便起了身,院子里还挂着她才洗过的衣裳。
“娘!”
“娘!”
如今她一出门,两个看得极紧的孩子立即便抬起了头,跑到她身边问她,“娘要作甚?”
“这会儿风大,娘怕衣裳吹掉了,先收进屋去,”宋慧娟摸摸两个孩子的小手,热乎乎的却也没出汗,“去认字罢。”
又长了一岁的陈明守更知做哥哥的责任,二话不说就跑进了堂屋搬了个凳子来,“我取。”
虽说小明守比着同岁的孩子看着要高一些,可宋慧娟还是不会让他上手,“娘够得住,快把凳子搬回去。”
这几根绳子本就挂得不高,当年还是陈庚望顾着她的身量钉的钉子,她微微一抬手就能够得着。
陈明守被拒绝后,老老实实把凳子搬了回去,而后和他妹妹就守在了他娘身边,亲自跟在他娘身后跨了门槛进得屋去要教他娘认字。
宋慧娟在她这两个孩子跟前也是抽空识得了许多字,写是写不好的,但马马虎虎也算是认得了。
人一长大,事就多了,便很难坐下来专心做些无关紧要的事了。
宋慧娟本是要忙着做衣裳,可看着两个兴致勃勃的孩子便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来了,跟着他们一齐认认真真的认字了。
待宋浦生来瞧他大姐时,喊了两声才有人应他,“来了!”
跑来开门迎他的是个男娃娃,打眼一看就晓得这是这家男主人的娃娃,他也不免感叹两父子是越来越像了。
“大舅舅!”陈明守还是认得他大舅舅的,宋浦生虽然不能年年都回来探亲,可三两年也是能回一次家的,喊着人就回过头往屋里跑去,“大舅舅回来了,娘,娘,大舅舅回来了……”
宋浦生看着那个小娃娃见了他高兴成这模样面上也露出了笑来,推着车子就进了院门。
宋慧娟只知他要在这个月回来,信里并没有写明是哪一天,她盼了二十三天了,如何也没想到他赶着小满到的家。
盼得太久,等人真站在面前,宋慧娟连站也站不起来了。
宋浦生这时已走到了屋前,亲眼看得桌前他大姐双手撑着椅把迟迟站不起来,一个箭步冲到了他大姐手边,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扶起了她,而后才唤她一声,“大姐。”
宋慧娟眼眶通红,嘴角却带着笑,满心的话也只说出一句,“回来了?”
宋浦生看着瘦了许多的他大姐也只得点头,“回来了。”
由不得他们姐弟再叙情,两个孩子已经热热情情的唤起了宋浦生,“大舅舅,就你一个人来了吗?二舅舅和小舅舅哩?”
往日来他们这座小院子的多是宋浦为或是宋浦华,即使从前宋浦生来也有宋浦为或是宋浦华一起跟着,没想到今儿只宋浦生一个人来了。
宋浦生扶着他大姐坐下,才对着问他的小外甥说,“你那两个舅舅忙着活儿,”边说人边往外走,“瞧瞧,我带了好东西哩。”
两个孩子被好东西吸引了过去,这时宋慧娟才侧过头掏出身上的帕子拭去了眼中的泪。
她坐在椅子上,看着宋浦生翻开他的包裹,掏出了两本手掌大小的蓝色物什递给了两个孩子,“这是给你俩买的字典,一人一本。”
字典这种物什在这时还是很稀罕的东西,许多庄户人家根本都不识得字典是个甚?更遑论哪家的娃娃上学还要特意买一本字典使哩?
小明守拿着那崭新的字典很无措,他还从没见过这样的东西,小明安虽说识得字不比她哥哥少,可她也从没见过。
宋浦生早在家里寄回去的回信中得知了今年九月份他小外甥就要上学的消息,因此特意请人捎了两本新华字典,以此期盼着他们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新华字典,”宋浦生卸下他的布袋子,摸了摸小外甥的脑袋往堂屋走,“来,大舅舅教你们。”
小明安面上安安静静捧着被塞在手里的字典跟着她哥哥进了屋,心里仿佛开了花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