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出知地方时,治绩斐然,还曾两次出使辽朝、三任馆伴使,位至宰相时他中正自持,适度调停了变法派与反变法派的争斗,严格执行典章制度,要求百官守法,忠于职守,量才用人,杜绝不正之路。
哲宗幼龄即位之初,反对变法派的高太皇太后临朝,保守派重又起复得势,对外残酷地清洗变法派,对内还分裂为蜀派、洛派和朔派,在朝堂上斗得如火如荼,只看高太皇太后的脸色行事,视年幼的哲宗如同空气。
而唯有苏颂在元祐七年也就是明年(1092年)四月,升任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正式成为宰相后,见哲宗年纪小,每逢大臣有事上奏,都取决于高太皇太后。偶尔哲宗有话要说,有时没人加以应对,苏颂便在给奏报太高太皇太后完后,必定要再禀告哲宗;哲宗凡有要事宣读,苏颂必定告诉诸大臣,让他们俯首听命。
后来哲宗亲政,元祐旧臣都遭贬职,御史周秩想一并弹劾苏颂,哲宗说:“苏颂素明君臣之义,不要轻率议论这位国家的元老。”苏颂得以被拜为中太一宫使之职,居于京口。绍圣四年(1097年),苏颂再次请辞,才得以太子少师职致仕。
更令人钦佩的是苏颂还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和药物学家,他领导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因其对科学技术,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故而被李约瑟称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卫玲曾经去过苏颂科技馆,她觉得馆内的题词“探根源,究终始,治学求实求精;编本草,合象仪,公诚首创。远权宠,荐贤能,从政持平持稳;集人才,讲科技,功颂千秋”就是对苏颂最合适的概括与评价。
提前搭上这样一位人品与能力兼备还在哲宗心中极有分量的大臣,怎么看都是件好事,至于实验能否改变历史走向,就只能以后再想办法了,目前先把琉璃镜这个烫手山芋甩出去再说。
然而还不等卫玲通过种浩和苏颂在太学读书的孙子接上茬,一件突如其来的意外却打断了她的计划。
卫府的老管家孙竹从江南带回父亲早已看不出原样的尸身后,亲口告诉自己,据他细查伤口和周围痕迹,九成九肯定父亲是死于江湖上最大的杀手组织暗影门杀手的围杀,暗影门位列黑/道七门,门主万古寒潭谭应从也是黑/道六大宗师之一。
卫玲从小就知道孙管家昔年也是江湖有名的高手,人称大搜魂手,但在自己出生前得罪了厉害的仇家,妻子被杀他也断了右手,幸亏父亲路见不平出手想救,从此他为了报恩就带着独子做了卫府的管家,他的忠心和眼光毋庸置疑。
等周同到来后,他怒目切齿地对卫玲和周同道:“以老爷的武功,就算是乍然中伏遭围,加上谭应从亲自出马,想逃出包围也不成问题,老仆仔细勘察了老爷所住的野店,发现了曼陀罗酒的痕迹,老爷定是饮后昏昏如醉才被暗影门围杀。”
“老仆观店内打斗痕迹,暗影门最高等级的无影七杀至少出动了三人,能确定的是蝉翼刀赤荆、阎魔黄光、千面狐绿眉,而致命一击来自谭应从的凛寒弦穿心而过,但老爷也必然叫对方付出了惨重代价。”
大师伯听完后,沉默良久,从怀里掏出块手掌般大小呈半圆拱型的晶莹纯白的古玉,只见上面刻满了刻日月星辰,下方有锯齿状规律整齐的凹凸痕。卫玲一眼就认出这正是将自己带到千年前的家传玉璧中的一半,而另一半正在她身上。
周同摩挲着玉佩,陷入回忆道:“十年前,师父预感大限将至,把我们师兄弟三人召集到一起,拿出从道门赢来的至宝,据说与和氏璧同出荆山抱璞岩的太虚璧,将其一分为二给了我和三师弟。”
“那时我才知道原来太虚璧是可以分成两块玉佩的,而中间那个寸许镂空的小圆孔可以镶入枚唤作一元佩的至宝,也为师父所得,师父又将一元佩交给了二师弟。”
“师父望着我们三人,眼神中有股我们看不明白的伤怀,‘为师此生只收了三个弟子,你们都是资质绝佳天赋异禀的良材美玉,若是同心戮力,那么天下恐怕没什么难得倒你们的事,据说是老子西出函谷关时,除了著作《道德经》外还留下了这太虚璧一元佩,里面蕴含有天地最本源的奥秘。’”
“‘那时起这一璧一佩从未试过合二为一,以为师的智慧,修为,经过数十年的苦思、尝试和努力仍是一筹莫展,只发现以至精至纯的大量真气注入太虚璧可以将其一分为二,为师现在将这三枚至宝交给你们,只盼以你们三人的天赋和智慧可以齐心协力破解这宝物的奥秘。’不久,师父便圆寂了。”
“可惜我们并未听从师父的话,我一心追寻武道,数年前踏入人极之境才转而研究这半块太虚璧想要探寻天道的奥秘,超脱生死囚笼的缺口,破碎虚空,飘然逸走,但是毫无所获,二师弟耽于世俗权利争夺之中,你爹则一心享受家庭之乐,我们终归有负师父的期望。”
破碎虚空,就是超越现在所处的宇宙,进入另一空间,而相对于我们所处的四维空间进入更高维度的空间后的确算得上说超脱生死的存在了,自己作为真真正正体会过高维空间能力的人,对这太虚璧和一元佩的诱惑实在难以拒绝,说不定能有回去的可能。
周同双目灼灼看向卫玲,“师侄女,我已经见过你二师伯了,他绝不会去害你爹觊觎太虚璧和一元佩戴的,他现在沉沦官场权争,早已无心探索武道了,大师伯知道你内心对他有所怀疑,但当初师门学艺之时,因我年纪较长,他们对我是又敬又怕,而他们之间则情同手足,亲密无间。”
卫玲不由得心中一惊,没想到大师伯洞察秋毫,早已发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