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合同给赖掉的,还有一些老板为了摆脱这种保障合同员工,往往会采取软策略,比如在人格上欺压你,让同事孤立你,安排你本职内但实际上很恶心的工作……各种招数想一想总归有。 比如孙旭就听说过,有个纺织厂的老板为了把一个签署了保障合同的高级技术骨干给弄走,直接把他安排到了一个新办公室里,偌大的办公室里只有他一个人,还没有窗户……也不安排工作,就让你一天到晚待在这个小办公室里无所事事。 最终这个技术大佬实在熬不住,更不愿意在这里无所事事荒废剩下的几年合同时间。 最终还是主动辞职走人……当然了,人家是高学历的技术大佬,法律意识强悍,反手就去起诉索赔了,还把老东家苛待技术骨干,不守信诺的事情给宣扬了出去。 尽管这一场官司人家老板在法律上站住了脚跟打赢了,但是名声也臭掉了,后续在业内招揽高级技术骨干就招不到了……听说这老板已经把工厂迁移到其他省份去了,没办法,苛待技术骨干,签了保障合同又反悔的负面名声,在松江这一片的业内都传遍了。 剩下的几个技术骨干一看老板如此,一个个都找下家跳槽了,而这老板又找不到新的技术带头人,工厂都快停摆…… 再不走,工厂就完蛋了。 所以在大楚帝国里,强制性,高度限制性的保障合同,作为一种专门针对高级行政人才以及技术人才的高标准劳动合同,你要么不签,这签了就得老老实实的给钱……除非企业破产了。 不过就算企业破产了,这破产清算的时候员工的薪资也是属于最优先结算的群体,而保障合同的员工依旧能够从破产清算里获得合同期的剩下全额薪资。 所以一个企业,其实很少和员工签这种保障合同的,一般都是实在缺人,迫切的需要该员工才会给出这种合同……再往上的话,那基本就是给股份。 孙旭能够签署这种保障合同,纯粹是因为行业的缘故,新型棉纱行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实在太少……而市场需求又极其庞大,周边的企业一个个都盯着安华纺织公司里的那几个技术骨干,天天挥动着粗头想要挖角,王立清也是没办法,为了留住孙旭这种技术骨干只能给出这种对企业而言非常被动的保障合同。 所以孙旭自己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撞了大运的幸运儿,刚来松江就进入了新型棉纱行业…… 而这种幸运也是导致他对未来有极大不安的主要原因! 他的保障合同还剩下三年……就算三年内不出问题,但是三年后保障合同结束了,他还能拿这么高的薪资吗? 他不知道!甚至都没什么信心…… 这也是他为什么想要尽早把房子的贷款给还了的缘故,他担心三年后合同结束了收入大减,还不上贷款了…… 幸运的是,过去一年里他工作稳定,他本身的支出也不大,基本不会在外面大手大脚花钱,家庭支出上妻子孙孟氏虽然小钱花的比较频繁,但是大钱却是花的少。 总体上来说,过去一年里没有什么大笔开支,除去日常家庭开支外,他把收入都存下来还贷了。 按照目前的情况,一切顺利的话,等到明年的时候他差不多就能够把房子贷款给彻底还清。 到时候无债一身轻,日子也就不用过的这么忐忑不安了,哪怕是失去了安华纺织公司的高薪工作也就不用太担心了,到时候凭借他的技术水平,去其他纺织公司找机修工作是不成问题的,顶多就是收入少一些。 如果说还完债,同时这个行业继续红火,自己也能够真正在安华纺织公司站稳脚跟,比如说能够升为机修科副科长职务,真正意义上成为安华纺织公司里核心技术骨干,那么他就会考虑着改善目前的生活条件,让家中的日常生活条件和社区里的其他家庭靠拢。 虽然妻子不说,但是孙旭多少也听闻了,他们夫妻搬进东沁社区后,在社区内的夫人社交生活里,妻子过的并不算顺心。 主要是他们家里的日常生活条件,比如家具摆设之类,乃至仆人数量上的落后,让妻子在其他家庭的女主人面前有些抬不起头来。 上个月的时候,孙孟氏受邀前往五十六号楼的一户人家里做客参加一个小聚会,小聚会里十几个社区里的女眷们讨论起来了窗帘的话题,讨论起来了冬天应该用什么窗帘比较好,哪家的窗帘做的比较好,期间还约着去其他家里参观新换的冬季窗帘…… 还有人问孙孟氏,说你们家换了什么冬季窗帘,能不能去看一看参考参考……搞的孙孟氏非常尴尬,因为他们家就没打算换什么冬季窗帘,他们家里一直用的都是当初买房子的时候,原业主装修的时候配好的紫色窗帘! 那天回来后,孙孟氏给他说了这事,带着气:这窗帘好好的,我也很喜欢,为什么非得换啊! 类似这种情况其实还有不少,孙孟氏一般也不会对他说这些,但是他多少也能看出来一些。 对此他很无奈,这换个窗帘只是小事,只是类似的事情太多太多。 尤其是邻居们一些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聊天话题,里头往往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水准支撑的,没到那个消费层次,你连他们说啥都不知道。 而且这种消费水平是需要长时间维持的,才能形成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 而他孙旭现在看似赚得不少,但是他拿高薪的日子也才那么一两年,积累太单薄了,在家底上没法和邻居们相提并论,所以他也无法改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