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承顺三十九年后,大楚帝国内部掀起了一番改进现役步枪,谋图进入连发步枪的时代。 而这也算是大楚帝国内部正常的武器更新换代! 毕竟大楚帝国天天都在打仗,尤其是海外扩张战争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海外一线部队不停的打仗,自然也会不断的向国内反馈各种武器的优劣,同时提出来新的武器要求。 比如早几年的后装线膛火炮的轻量化要求,再到现在的步枪的连发要求。 主要是武装税警装备的启明步枪,在印度那边执行的几次武装征税行动里表现的非常优秀,尽管射程以及精度都稍差一些,但是架不住人家是连发,一次装填后可以持续射击八发子弹啊! 其火力相当凶猛,在几次武装征税行动后都是获得了巨大的步兵火力优势,打的那些土著抗税分子哭爹喊娘,甚至因为步兵火力的强悍,以至于都减轻了对火炮的依赖,同时在小规模战斗力表现的非常出色,非常有效的降低了海外行动小规模作战的伤亡。 这一点更是让陆军那边高度重视,陆军为什么要搞大量的仆从军啊,就是因为当代楚军有一个局限,那就是大规模战斗非常犀利,但是小规模战斗力,尤其是遭到土著零星伏击,偷袭,数十人乃至只有十几个人的小规模零星战斗力,武器装备优势体现的并不够明显。 单发线膛步枪虽然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在这种突如其来的零星战斗力其实表现的也不如人意,比如其引以为傲的高射程,其实没啥卵用……因为那些土著都是偷偷摸摸靠近数十米内使用燧发枪、火绳枪或者是弓箭进行近距离伏击的。 己方的单发步枪在反击的时候,射速依旧显得不足……毕竟大部分偷袭作战里,被伏击的楚军在短时间内,很难准确的诸多敌人的具体位置,只能根据枪声或其他声音大概判断敌人的位置! 反击的时候,也是对着大概位置进行压制射击为主。 而这种压制射击严重依赖更密集的步兵火力,火力密度不够可没办法进行大范围的压制射击。 但是连发步枪就不一样了,能够迅速的打出密集的压制火力,压制敌人的继续偷袭保全自身,甚至创造反击机会。 这也是陆军方面如此重视连发步枪的缘故。 武装税警那边配属的启明步枪的优秀表现,引起了陆军和海军以及近卫军的高度重视,所以才启动了下一代小口径连发步枪的前提设计研究工作,同时想要对现役步枪进行改进,把单发步枪改成连发步枪。 这一个过程,也是大楚帝国内部比较常见的武器更新换代的动机和原因,一方面是技术的持续进步能够搞出来更好的武器装备,另外一方面也是军队的持续作战不断根据战场上的变化,提出来更多的武器要求。 以往的多次武器更新换代都差不多! 统一战争时期,楚军最开始使用的是元年式火绳枪以及长矛作为单兵武器的,但是军方认为这样优势不大,步兵火力不够,所以搞出来了燧发枪,也就是二年式燧发枪,利用二年式燧发枪开创了线列步兵战术。 不过早期的二年式燧发枪性能上还存在诸多缺陷,一线士兵们对这种燧发枪的低击发率有很多的意见……毕竟只有百分之七十多的全天候击发率不够用,平日天气好还没什么,但是在稍微刮风下点小雨的话,二年式燧发枪的击发率就会急剧下降。 所以当年大楚帝国的军队在打仗的时候,几乎都是特地挑选好天气作战的,从来都不在刮风下雨的天气里主动发起什么战斗。 针对击发率低的问题,大楚帝国经过多年研发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最后搞出来了十三年式燧发枪,通过一系列的改进,尤其是击发机构的改进,把全天候击发率提升到了百分之八十。 但是这样还是不够,百分之八十毕竟不是百分百,用起来依旧有不少的麻烦。 到最后,随着国内化学工业,冶炼工业,加工工艺的持续进步,又大概十年后大楚帝国来了个大创新,抛弃了使用二十年的燧发枪结构,改用火帽击发机构。 先是采用十三年式系列步枪里的新型号进行改装,改装后称之为二十一年式步枪,并在这个基础上改进设计了全新的火帽击发枪。 这也就是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采用火帽击发机构后,全天候击发率破天荒的达到百分之九十九,只要不是极端特殊的恶劣情况,那么都能顺利击发,除了击发机构的改进外,还改良了枪管的制造工艺,增加了烤蓝工艺,其枪管颜色也从以往燧发枪的明亮变成了黑不溜秋的黑色。 黑色枪管,这是区分大楚帝国枪械制造技术划分的重要特征,在二十三年式步枪之前,所有枪械,包括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枪都是明亮钢铁颜色,但是二十三年式之后,枪管颜色清一色的黑色。 顺带一提,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这玩意在陆军之前的定位里其实也是过渡武器……那个时候陆军念念不忘的是前装线膛步枪,并且当初就很乐观的认为前装线膛步枪的技术能够在承顺二十五年左右就成熟,然后顶多二十七年左右就大规模批量装备。 但是陆军低估了线膛武器的技术难度以及价格……实际上第一跨能够投入使用的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在承顺二十八年才完成研发,但是价格非常感人,陆军发现新武器有了,但是自己用不起……只能眼睁睁看着隔壁的近卫军率先装备使用十六型步枪,自己只能继续用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 二十年式火帽击发枪,从承顺二十三年开始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