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宫西北的假山旁,一处秀丽亭台的石阶上,落雪掩藏了行人来往的痕迹。
但是却有一点艳红,在皑皑白雪中格外刺眼。
温行弯腰将那一点艳红揪出来,修长白皙的手指将上面的束带解开。里面的小纸赫然出现在温行手心。
温行将那小纸展开,里面是姜芷娟秀的字迹。那一晚他执明灯,她拿炭笔,写下这好似心愿一般的小纸。
她祈盼的,不是富贵荣华,不是君临天下。只是和他一起,生生世世到白头。
温行将那小纸重新对折,轻轻收进怀中。
温行在子时以后才回来,满身风雪带着冰冷寒气。姜芷暖了半夜的被窝,随着温行躺进来的动作,顿时热意全无。
姜芷被冰的醒了过来,温行将手中的同心袋晃了晃,道,“找到了。”
姜芷忙将被子盖上温行的后背,道,“找到便找到了,那么冷的天,别冻着了。”
“你得奖励我。”温行俯下身来,温柔诱哄。
姜芷笑了一声,伸出食指指尖抵着温行眉心,道,“我可没让你去找。是你‘自找的’。”
温行去咬姜芷的手指,牙齿轻轻挤压的痒意让人忍不住想笑。
姜芷轻轻勾了一下手指,便触到温行温热的舌。
他们夫妻向来和睦,床笫之事也都能享到极致快乐。温行对她,也一直极为疼爱,从不肯伤她分毫。
可是这一夜,他好像是年幼的兽,初初尝到血腥的滋味一般。摁着姜芷不肯停歇,哪怕姜芷哭着求饶也无动于衷。
姜芷自己都不知自己是何时睡过去的,只是醒来之时,已经日上三竿。
外面的鞭炮声响震耳欲聋都没耽误她好眠。
姜芷起身去灶房,打水洗了脸,发现灶台上已经温好了饭菜。
只是已经找不见温行身影。
姜芷自己吃了点东西,拿出绣品绣了一半,忽然觉得眼皮子直跳,绣花针莫名戳了手指。姜芷望着殷红的血珠,一下子慌了神。
姜芷放下绣品,起身走到院子外。正好碰到要出门的王阿婆。
姜芷连忙将人拦住了,问道,“阿婆,大初一的,怎么不多睡会儿?”
王阿婆笑的眉眼都瞧不见,只拉着姜芷的手道,“今早上那柳公子来了一趟,给我带了恒儿的信。我正说去找你呢。来,你快来给我念念。”
王阿婆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递了过来。姜芷抬手接了,纸张展开,上面字迹潦草并且毫无章法,甚至带了几分孩童般的稚嫩。
姜芷只看一眼,便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上面横七竖八的写了三个字——三月回。
三月回。
姜芷指着那字给阿婆念道,“阿婆您看,阿恒兄弟写的是三月回。如今已经是正月了,等到三月春暖花开,恒儿兄弟一定就会回来了。”
“三月回,三月回……”阿婆高兴地原地转了个圈,觉得不敢置信,“恒儿真说了三月回?”
姜芷笑着道,“我还能诓您不成?恒儿兄弟写的清清楚楚,三月回。”
阿婆将手中的木棍一下又一下的敲打在地面上,不知道如今要做什么才好。
姜芷见状,将那书信叠好,重新塞进阿婆手中,宽慰道,“阿恒兄弟这几个字金贵着呢,您自己可收好了,别弄丢了。回来若是找我来要,我可赔不起您。”
王阿婆知道姜芷和她顽笑,却也不恼。只将那书信收了,嘴里念叨,“收起来,想得慌了就拿出来看看。收起来,收起来……”
王阿婆将书信收好,又抬头问,“你起那么早做什么?今日是初一,可不能捏针。不然要一年到头都忙不停的。”
说起来这一茬,姜芷才想起来方才心慌的感觉。
她顾不上手上的刺痛,只拉着阿婆的手,问道,“阿婆何时醒来的?可曾见过我家三郎?不知是不是做工去了,我今日心中总不踏实。”
“碰着了。”
阿婆顿了顿,道,
“不仅我碰着了,他走的时候,正好柳公子来叫我的门,我开门时正好瞧见你家三郎。柳公子也瞧见了,只怔楞了许久,我还问他,是不是没有哄他。阿芷姑娘的夫郎可真的是神仙人物。柳公子也点头说是呢。”
“那三郎往哪个方向去了?可曾和您说话?”姜芷不关心别人,只想知道温行是不是又去了茶楼扛茶包。
“说了,但没有说别的。只说了让我别着凉,养好身子。别在风口跟人说太久的话。”王阿婆想了想,道,“许是见我跟柳公子站在门口,他怕风扑了我,所以嘱咐了一句。”
“哦。”阿芷泄了气,随即道,“那我回家里等他。”
王阿婆道,“平日里不都是做工去,不妨事的。”
茶楼酒楼,因为逢年过节,达官权贵,富商老爷们常常请客吃酒,所以有时候可能会比平时还要忙碌。伙计小厮们每到年节都更忙一点也是常事。
姜芷自己在心中宽慰了自己一番,心不在焉的辞别了王阿婆,独自回到家中。
而此刻的峤山之巅,壮阔的祭台上摆满了祭品,炉顶内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
一众臣工官眷都跪列在祭台之下,虽然人数众多,但却落针可闻。
没有人会打乱庄重盛大的祭祖大典。能够跟随圣上来祭祖,那是光耀门楣的事情。
所有能够跟来的人们,都对这场祭奠充满敬畏与感恩,因为这场祭奠不一定能保佑天下太平,但能跟着圣上来祭祖,却能保佑他们一门富贵荣华。
在祭台的最中央,建平帝身穿明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