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贺圣上钦点三元及第,此乃我大明文风鼎盛之吉兆!” 王振反应还是比较快的,见到朱祁镇主意已定,就不再劝说,而是立马跪了下来放声祝贺。 三元及第,六首齐聚,这可是前无古人,后大概率也没有来者的成就。 此子被朱祁镇给御览亲批,定然会在史书中流传下来一段佳话,是该恭贺恭贺下皇帝了。 王振都已经开口祝贺了,杨溥等文臣读卷官,反应再慢也该明白大局已定。 于是群臣也纷纷跪下高呼:“恭贺圣上钦点三元及第,足矣证明我大明乃文运昌隆之盛世!” 面对群臣恭贺,明英宗朱祁镇脸上浮现出兴奋的笑容,连说了几个“好”字,才让众人平身。 虽然沈忆宸状元已经被朱祁镇给钦点,但是读卷仪式还要进行下去。毕竟榜眼、探花的名次没有出来,二甲人员也没有确定。 很快阁臣马愉、曹鼐二人出列,把杨鸿泽与贺平彦的试卷朗读了一遍。 朱祁镇此刻还沉浸在钦点出“三元六首”的激动中,可谓心情太好,完全没有更改阁臣推选顺序的意思。 读完后就依次钦点了此二人的榜样、探花头衔,以示自己在朝政大事上,对于臣子们的充分信任,也是向天下表明君臣和谐共治。 钦定三鼎甲过程中没有出现问题跟纰漏,也是让杨溥等人松了一口气。他们之前就担心朱祁镇年轻心性不稳,会乾纲独断肆意更改读卷官们的推选排名。 一旦有这种情况发生,那么杨溥等人就只能辞职以自证清白。 要知道十七名读卷官个个都是当朝重臣,不管是真辞职还是做做样子,都会引发朝野的动荡,以及天下文人士子的猜忌非议。 所幸推选的三鼎甲符合圣上心意,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同时之前那些质疑杨溥推选沈忆宸的读卷官,此刻都向他投来倾佩的目光。 不愧是先帝选定的托孤五大臣之一,杨溥对于圣上心意的揣摩,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沈忆宸就是这届殿试的定局之人! 御笔钦定完一甲前三,朱祁镇就没有继续进读几卷的兴趣了,剩下的九份二甲试卷纷纷发出,由内阁官领回去自行排名,意味着读卷仪式结束。 并且为了彰显圣恩,以慰劳读卷官的辛苦,朱祁镇还赐宴于文华殿,同时赐钞于读卷官,君臣和谐一片其乐融融。 当日下午散席后,读卷官们退至东阁,开始评定二三甲的试卷,然后拆开弥封糊名填写皇榜。 这张皇榜始于唐代,最开始是用普通白纸书写。但是古代科举的“登科录”需要长久保存,用普通白纸多有虫蛀,于是改用了防虫的黄麻纸书写。 黄色即金色,故而成语“金榜题名”,就是这么来的。 读卷官们必须抓紧时间,在傍晚来临之前填好皇榜,然后交由内监尚宝司用皇帝宝印钤于榜上。 尚宝司盖上皇帝宝印后,会转交给制敕房官开写传胪贴子,也就是俗称的“小金榜”。 “大金榜”用来张挂公示天下,“小金榜”用来宣读与存档,不过在宣读之前,还会呈献给皇帝御览一番。 毕竟读卷仪式朱祁镇只钦点了一甲前三是谁,后面还有二百九十七名进士呢。就算没办法全记住,好歹也得对二甲前几名有些印象,否则也太划水了一点。 这所有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次日皇帝接见新科进士,以及宣布殿试登第名次所用。 并且这个仪式还有个举世闻名的称号,那就是“传胪大典”! 另外一边的沈忆宸,也被传胪大典的准备工作打断了计划。从茶楼出来后没有前往北镇抚司,而是被阿牛告知刚才有礼部吏员来到了成国公府,通知他前往国子监领取进士服。 进士服乃是传胪大典礼服中重要的一环,如若出现任何差池,将会被治大不敬之罪。 没办法,沈忆宸只得让车夫调转车头,先行前往京师国子监。 对于京师国子监,沈忆宸虽然没有在这里就读过,但也算不上陌生。好歹当初祭酒李时勉事件,自己可是在监前广场主持大局,做了一把力挽狂澜之事。 今日的京师国子监,早已没有了那日的悲愤、屈辱情景。在初春的暖阳照射之下,道路两旁的银杏树郁郁葱葱,不时有充满了朝气的国子监学子走过,显得一片岁月静好。 沈忆宸从马车上下来,跨过书写有“国子监”三字的高大牌坊,朝着发放进士巾服的建筑走去。 一路徐行,那些路过的国子监监生们,不时朝他投来好奇打量的目光。 因为今日新科进士们,要到国子监领取巾服的消息,这些国子监学子们自然也是知道的。 对于他们而言,新科进士就是自己前辈、偶像、未来要达成的目标。 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如同这些新科进士那般,重回国子监领取巾服,简直不下于衣锦还乡的荣耀。 只是沈忆宸相比较其他人新科进士,显得有些过分年轻了,甚至还小于大多数国子监监生。 所以他们羡慕眼神居少,好奇眼神反倒是居多,都在心中纷纷猜测,这名年轻人到底是不是新科进士? 不过很快,有一名国子监监生感觉沈忆宸有些眼熟。年初大司氏受辱,站出来主持大局,并且领衔叩阙的顺天解元郎沈忆宸,好像长的就与眼前这名年轻人很相似。 只是他有些不敢确定,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