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普通兵马,就连也先兄弟伯颜帖木儿,看到城墙下方那密密麻麻的明军,脸色都呈现出一种病态的惨白。 要知道当初成国公次子朱佶叛国,与蒙古瓦剌商议的入关通道,就是大同府辖地一座同样叫做“义州卫”的城池。那一战伯颜帖木儿率领的万余兵马,就是冲入城中后陷入十面埋伏,最终靠着部下用人命堆出一条通道捡回性命。 不同的地方,同样的“义州城”,又出现了被明军十面埋伏的一幕。脑海中那些不愿想起的惨痛记忆,疯狂的涌现在伯颜帖儿木的眼前,难道说又要重蹈覆辙? 站在伯颜帖儿木身边的赛刊王,看出来兄长神情的变化,于是出言抚慰道:“伯颜,这里不是大同府,我们更没有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地。” “虽然不知道沉忆辰用怎样的方式,调集了十万明军围城,但在科尔沁草原方向,还有着五万蒙古勇士整装待发,随时可以驰援义州城。” “另外东南蒙古兀良哈三卫,集结了六万战兵切断了明军从山海关驰援都路线,眼前这批明军定然粮草不足。” “只要坚持数日,胜利终将属于蒙古!” 赛刊王毕竟年轻气盛,面对重重包围并没有呈现出多大的危机感。按照明国安插探子的情报,以及对于明军动向的掌控,就算沉忆辰偷偷摸摸用急行军的方式,把兵马带到了义州城外。 那么粮草、辎重、装备等等后勤物资呢? 总不可能达到跟急行军同样的速度,并且还绕过整个辽西走廊的蒙古眼线吧。 辽东都司属于一座超级军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明国布政司,它的粮食产出连自己都供养不起,更别说提供沉忆辰讨伐军的后勤。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为什么,蒙古一直往宣大方向犯边,只有曾经在草原上竞争不过的鞑靼部,才会在辽东跟明军死磕。原因就在于辽东属于一块硬骨头,实在没什么粮食人口可以抢,关中跟北直隶才是富庶之地。 从北直隶运粮到辽东长达数百里,十万兵马至少得同样数量的民夫,才能勉强保持后勤的供应。赛刊王不管沉忆辰动用了怎样的方式运兵,他绝对无法用同样效率运粮,驻扎在义州城的俱是瓦剌精锐,其中还包括从首领亲卫转来的大汗怯薛军。 只要能守上十天半个月,可能连援军都不需要,沉忆辰率领的这十来万明军就会不战而败! “是吗?” 伯颜帖木儿依旧是一脸的凝重,他从朱祁镇那里听到过很多关于沉忆辰的故事,无论好坏都透露出一个消息,对方心思手段缜密无比,哪怕皇帝都被他蒙骗了过去。 加之多次交手的经历,他不相信这种强劲的对手会犯下如此低级错误,连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都不懂吗? “伯颜,你可是草原上的勇将,不要被义州城一战被南蛮给吓破胆了!” 赛刊王语气有些不耐烦,不就是明军围城,至于这么担惊受怕吗? 实在对方粮草充足,大不了召集兵马杀出重围便是,草原上汉人岂是蒙古人的对手? 就在赛刊王话音落下的瞬间,背后就传来了一道浑厚的声音附和道:“说得好,蒙古铁骑曾经马踏中原,现在就连这座义州城,也是我们从辽东军手中攻占下来的。” “南蛮人数再多,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我们才是那拿刀的屠夫。伯颜帖儿木,本汗看你就是跟明国皇帝呆多了,受到影响变得像汉人一样懦弱!” 天圣汗也先的身影,出现在城楼蒙古将领的视野中,众人纷纷朝着他躬身行礼。 被也先这样公开教训,伯颜帖木儿简直羞愧难当,只能低头认错道:“大汗说的是,明国兵马在草原就是一群两脚羊,我永远不会丢了属于蒙古勇士的胆魄!” 对于伯颜帖木儿“知错能改”的态度,也先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越过众人站在了城楼的最前方,俯视着下方那一望无际的明国围城兵马。 也先不是什么逞口舌之快的人,他教训伯颜帖木儿,只是为了给城中蒙古将士竖立起绝对的心理优势。但这改变不了被包围的事实,十来万明军在没有走露一丝风声的情况下,抵达了辽东义州城。 这种调兵力度跟执行力,让也先心中都有些不寒而栗,沉忆辰那张年轻的脸庞浮现在脑海中。就这么一个看似儒雅谦和的文人,行事风格却宛如雷霆万钧,土木堡跟辽东一战,两度拯救大明于危难。 难道这一次,他又要挡在自己征服北疆万里的道路面前吗? 也先站在城楼上注视着围城的千军万马,处于明军阵营中的沉忆辰,当看到那一面高高竖立起来的大纛旗,同样意识到也先已经出现。 认真算起来,义州围城已经是两人在战场上的第四次交锋,最初土木堡跟京师之战沉忆辰处于绝对的劣势,靠着殊死一搏才获得求生的机会。 后续辽东之战整体上算均势,开始时分也先掌控着战略主动权,可随着沉忆辰率领的驰援军抵达,不得不撤回漠北保存实力。 如今算是彻底的攻守之势异也,沉忆辰终于成为优势的那一方,把蒙古这位百年不世出的枭雄给围困在城池中! 十一万明军,是目前大明能出动的极限讨伐兵力,如果能擒获或者诛杀也先,那么至少十年内可保北疆无忧,草原上会陷入一片混战争夺时期。 要是大明还能再进一步,趁着草原争权夺势全面介入,可能就连蒙古这个名词,都将如同匈奴、突厥那样,从中央王朝的北方沦为历史! “沉阁老,酋首也先就在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