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汉时报作为官方喉舌,上面所刊载的文章,特别是出现在头版上的文章,一向都会被舆论解读为官方态度的风向标。阑 这并非舆论的臆测,而是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很多时候这些文章中所公布的目标,在后来都成为了现实,时报的权威性也是由此逐渐形成。 而近期时报所刊文章出现星岛的频率越来越高,几乎每一期的报纸上都可见到与星岛相关的内容,到最新出版的这一期时报,宣传论调更是较以前提升了一大截。 这种现象只有两种合理的解释,一是星岛一反常态,在宣传领域投入了巨大资源,靠着砸钱来换取报纸的版面。 第二种可能,是星岛获得了来自高层的支持,而报纸上的文章除了肯定星岛的成绩,同时也是在为星岛的发展方向吹风造势,接下来或许还会有更多实质性的支持措施。 只要不是瞎子,基本上都能看出最近刊发这篇文章中对星岛发展方向的构想了。 看似在介绍星岛的开发史和风土人情,但通篇读下来,只有两个字透出纸面,那就是“扩张”。 唯有对外扩张,星岛才能向国民提供文章中所列举的那些岗位和发展机会。阑 至于如何实现对外扩张,文章中没有细说,也许是不需要浪费笔墨来阐述这部分内容,读者自然能够理解。 这样的宣传口径已经不止是高调,简直可以用激进来形容了。 记忆力稍好的人,很容易就能把这篇文章提到的星岛发展前景,与年初星岛以剿匪名义出兵马六甲海峡的行动联系起来。 如果照这篇文章的风向来推测,前次在马六甲海峡北端新占领的三个岛屿,或许只是接下来对外扩张行动的开端罢了。 这期时报发行之后,对此反应最为强烈的,当然是担心切身利益受损的葡萄牙人。 上次被莫名其妙绑走一票人吃了哑巴亏,这次西芒可不愿再忍气吞声了。他拉上大使托马斯,一同造访了海汉外交部。 外交部在海汉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衙门,特殊之处在于这个衙门的负责人不止一人,而是好几个人。阑 东方各国的外交事务,由陶东来、宁崎共同管理。而西方各国的外交事务,则是由顾凯、施耐德共同管理。 以这几人的资历能力,单独担任外交部长当然不是问题。但他们本身都有各自的正职,只能以兼任的方式来管理外交事务,一个人忙不过来,就由四个人分别负责一部分工作。 这样一来,也就出现了一个外交衙门,由四个负责人共管的独特景象。 不过海汉的外交部本就是一个服务性质的部门,倒也很少会出现争权夺利的情况,四个部长分工明确,不会出现一手遮天的情况。 这个服务不是指外交对象,也不是本国民众,而是其他平级部门,如商务部、运输部、国防部等等。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外交事务的处理方式,大多要视这些部门的需求而定。 两个葡萄牙人并没有提前预约,所以不出意外地在外交部扑了个空,四位部长没有一个在班。在西芒的坚持下,工作人员只好去距离最近的财政部,将施耐德请过来接待他们。 葡萄牙人在会议室里坐了足足一个小时,施耐德终于姗姗来迟。阑 “两位这么急切要跟我会面,莫不是贵国发生了什么紧急状况?”施耐德见面之后,便打趣地询问道。 “发生紧急状况的不是我国,而是贵国。” 西芒说罢,便将新出版的这一期海汉时报放到桌上,推到施耐德面前。 “报上刊登的这篇文章,不知道阁下看过没有?” 施耐德瞄了一眼,点点头道:“刚看完,两位是想和我交流一下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西芒毫不客气地说道:“作为贵国的传统盟友,我国一向很重视与贵国的外交关系,但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对两国良好关系的严重破坏!我希望施大人能从外交官的角度,澄清贵国的态度。” 施耐德道:“这篇文章损害到贵国利益了吗?我怎么没看出来?”阑 西芒道:“这篇文章鼓吹星岛向西扩张,但世人皆知,星岛以西有很多地区是属于我国的控制区,如果贵国执意要采取扩张措施,势必会损害到我国利益。到时候如若发生冲突,对贵国也没有好处。” 施耐德轻轻摆了摆手道:“西芒先生,我觉得你有些小题大做了,这只是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而已,并不是我国执委会公布的正式文件。你完全没必要把某些人的想法,当作我国的国策来看待。” 西芒哼了一声,显然是对施耐德欲盖弥彰的答复并不满意。 施耐德见状转向托马斯问道:“托马斯先生,你的看法也是这样吗?” 托马斯与西芒有所不同的是,他出任大使一职多年,跟海汉外交部这几根老油条打交道的时间比西芒长得多,很清楚这些海汉高官有多难缠。 像西芒这样单刀直入的谈话方式,他认为并不适合用在外交斡旋工作上。施耐德可不是西芒过去打交道的那些海汉将领,肠子里的弯弯绕绕多得很,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被他给绕进去。 但站在国家立场,托马斯必须要与西芒步调一致,否则今天这趟兴师问罪只能无功而返。阑 托马斯道:“施大人,我就直说了吧,我们认为海汉时报刊登这种文章,就是在宣告贵国官方的态度。一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