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制度,只有了解过的人,才会知道这其中的残忍。 看到孝陵卫有关的殉葬方式,朱英眼眶逐渐湿润。 卷宗里简单的几句话的介绍,但却给朱英一个悲凉的场景。 一千二百名孝陵卫,自己动手挖了一个深坑。 然后穿戴整齐,平平静静的列队,就这么一排排的站在深坑里。 上面的人孝陵卫袍泽,咬着牙,含着泪。 挥土向深坑里,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撒去。 之。 但是,不管有着怎样恐慌的情绪,他们依然站在原地,没有丝毫动作。 任由泥土从天而降,从脚底,到腰身,直至完全覆盖头颅。 便是这般,一千二百员猛士,活埋殉葬。 “这些事情,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天象移位,地龙翻滚,哪里是他们能够阻挡的。” 朱英眼了渐渐的红了起来,声音哽咽,喃喃自语。 这些人,都是因为他而死的。 足足一千二百孝陵卫,每一个孝陵卫都是老卒,悍卒,为大明开国,立下不可抹除的功勋。 最后的结局,却是因他而死。 对他们妻儿父母,或许有着优待,但是这般死去,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天象移位,地龙翻滚。 朱英清楚,这大概就是因为自己的到来导致的。 甚至跟朱雄英都没有关系。 所以说,这一千二百人,完全就是因自己而含冤而死。 “殉葬这种古老遗留的糟粕,为什么还要恢复,必须要全面禁止!” 朱英咬牙说道。 历史上,本来开始逐渐消失的宫人殉葬,最后就是在朱元璋的手里恢复的。 这一种起源于奴隶社会最惨无人道的丧葬制度,之所以被朱元璋恢复,其实还是受到了蒙元的影响。 宋代开始,契丹、女真、蒙古等边疆民族,先后入主中原,他们均有人殉的传统,促使中原人殉再度兴起。 蒙元不仅仅是宫人殉葬,甚至还鼓励民间殉葬。 朱元璋终归是在蒙元的统治下长大,习俗方面,也是受到了影响。 这才导致殉葬制度的复苏。 朱英收拾心情,继续翻看卷宗。 再往下看,就没什么东西了,都是一些跟祭祀有关的记载。 “必须要想一个法子,说服老爷子,取消殉葬的传统。” 朱英放下卷宗,从心中开始思考,从哪个方面入手。 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最为棘手。 ...... 大明皇宫。 朱元璋从龙椅上起身,转头看了眼遗诏,揉了揉有些发涨的脑袋,然后从奉天殿后面离开。 在太监的‘退朝’声,百官的万岁声中,早朝便算是结束了。 “蒋瓛,咱大孙要的卷宗,给他送去了吧。” 下了早朝,朱元璋就对蒋瓛问道,显然大孙的事情,让他更加关心。 “回禀陛下,已经送过去半个时辰了。”蒋瓛躬身说道。 “刘和,备车,咱今天答应了大孙,要跟他一起去火药司看看。”朱元璋直接吩咐道。 奏章的时候,只能是押后处理。 “臣遵旨。” 换完便服后,朱元璋坐上马车,直接往朱英的院子里过去。 ....... “四弟,还是你孝顺呀,给父皇把咱们大侄子都找回来了。” 奉天殿外,诸多文武百官依次离开。 晋王朱棡走到燕王朱棣的面前,面带嘲讽之色说道。 虞王陵墓的传言刚刚出来,晋王朱棡就想到了秦淮河畔茶楼的东家,朱英。 随着流言越发肆无忌惮,尤其是还在宫里传播,甚至于太监宫女都没有忌讳的时候。 晋王朱棡就知道,这大概便是父皇的手笔。 稍稍思索,就明白这跟朱英脱不开干系。 父皇时常出宫,留意一下茶楼,查一下朱英住的院子,还有那些锦衣卫的身影,大概的事情,就基本上想通了。 让晋王朱棡最为意外的是,朱英竟还是四弟燕王朱棣带到京师里来的。 他顿时就笑了。 燕王朱棣这心思,昭然若揭啊。 两兄弟本来就有矛盾,于是在今日下了早朝后,朱棡就忍不住主动上前嘲讽起来。 朱棣闻言,面无异色,反而问道:“三哥这话是什么意思,咱们大侄子回来了,不是一件好事吗。” “难不成三哥对大侄子有意见?我当初见到大侄子的时候,还有些不敢相信,这才带到京师来,让父皇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如今看来,还真是咱们大侄子。” 听到四弟朱棣的话,朱棡冷笑道:“我能有什么意见,大侄子回来了,我欢喜你得不得了呢,我想父皇也很是欢喜的。” “大侄子从小就是父皇的心肝宝贝,照我看呐,有些东西你就不要瞎想了,这都是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