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后面是一个巨大的关系网。 实话说,有官员跳出来指责群英商会,朱英一点都不意外。 朱元章眼睛半眯着,对于商人,他向来是宁杀错,不放过。十商九奸,可不是开玩笑的。 “浙江那边,老二不是在么,正好让其狠狠的整治一番。咱就不信了,这些个商人,还能有什么法子。” “到时候咱就在朝堂上试探一番,看看哪些人,为这些浙商们说话的,必定就是同党。” 听到老爷子准备让朱棡去整治浙商,朱英就知道其中的力度了。 朱棡什么性格,完全可以用暴虐来形容,在京师的时候,多少都有些忌惮,这到了外面,完全就不同了。 显然老爷子对其也很是清楚,不过朱英倒是有不同的想法。 “爷爷,孙儿认为,一个五品官员消失,对于浙江来说,绝对是不小的打击,但他们却干出了这样的事情。” “若是官再大些,就得不偿失,官小了,人言微轻,之所以针对群英商会来,目的就是想要将群英商会和孙儿的关系,公诸于众。” “而且孙儿估摸着,在这背后,定然还有其他商会的影子,单独一个浙商,怕是不会愿意出这么大的代价。” 听到大孙的分析,朱元章皱眉道:“这些个商人,难不成还敢联合造反不成。” 朱英摇头道:“这倒也不是,他们打的注意,无非是想也和群英商会般,开设工厂罢了。” “只是他们又不想,给出这般高的工钱,所以才会如此,想要借助舆论的力量,让群英商会败下阵来。” “商人逐利,他们可以很轻易的算到,开办大厂的利润,尤其是沿海地区,之前不管是茶叶,瓷器,亦或是丝绸,他们的来源,多数都是一些小作坊。” “这些小作坊所产出的数量,是很难满足需求的,现在大厂开办,制造数量定然是显着提升,而且还能将价格降低下来。” “大明这边的价格低了,并不意味着海商贸易的价格就会降低,我大明的商品远销海外,从来都是供不应求。” “但若官府不允许他们开办大厂,这条财路,他们就吃不到,自然要想尽办法来分上一杯羹了。” 听着大孙的详细解释,朱元章算是明白了这商业之中的弯弯绕绕。 不过朱元章很快就反应过来,笑道:“看来大孙心中已经有了定策。” 朱英回道:“是的,他们的目的,其实孙儿早就有所猜测,本来这次办厂,也没指望说一家独大,想要真正的让大明的百姓,都富裕起来,整体商业的经济,都上升的话,还是需要多方努力。” “办厂的商人和跑商其实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场地被固定的关系,他们很难再有投机倒把的操作,而且办厂的投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必定拉动很多人共同投资。” “所谓的土地荒废,完全就是个笑话,目前的良田,根本不够种植的,钱财也没在百姓手里。” “相反,工厂的开办,还能大面积拉动就业,许多流民,乞丐,也有了个出路,至少混个温饱不是问题。” “再有什么天灾导致的饥荒,压力就不在百姓头上了,而是在这些工厂主的头上。” “为了保障自己的效益,他们只能尽力保护这些为他们做事者。” “官府这边,对他们也很方便下手,到时候再出一个保障条例,规定在开设大厂凭证的时候,必须要遵守最低工钱的保护条约,便就能维护百姓的利益了。” 朱英在心中,对于这套方桉,早就琢磨了许久。 以商治商,朱英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大明的商业活动,向着实业的方向靠过去。 现在很多商人,都是囤货居奇,投机倒把起家,这完全是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利益上。 这方面,单单依靠官府去把控,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还很容易被腐蚀,成为金钱集团的一员,为其保驾护航。 不管是浙商,徽商,晋商,这些大商人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官府的人。 目前来说,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 民生经济没有搞起来,这些商人在背后赞助书生赶考,然后联合,查起来太难了。 唯有往好的方向去带动,才能够让大明商业走上正规。 “这么多的商人,也不知道大孙能不能斗得过,若是有啥问题,咱觉得吧,不必忌讳,不必被商人的框架套住,挡路的,直接杀干净了事。” “只是在这方面,咱懂得不多,只能是大孙自己来把控了。” 朱元章语中带煞的说道。 其实按照朱元章的想法,杀才是最快的门道,不过现在的内帑,在吸纳了群英商会后,钱财就变得非常可观了。 现在的朱元章,都不怎么需要去和户部争银子,整个皇宫所有成员,都因此得到了好处。 就像是宫里的嫔妃,皇子皇孙,即便是宫女宦官,生活都得到了改善。 “爷爷放心,这些孙儿自然省得,接下来,等阅兵的事情过去,孙儿就会开始卖出股份了。” “有了这次的事情,想必要出资购买的股份的,要多上很多。” “孙儿还要感谢他们,把群英商会的关系暴露出来,这样反而更好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