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脸一下子就黑了。 刚才所有的幻想,都被李景隆的这一段话,无情给浇灭。 原本以为朱英走了一步错棋,结果没成想是一步妙棋。 不过他还是没想通,怎么就五十万贯一成股,就得人人争抢了,连李景隆都要去买。 五十万贯宝钞,这是个什么概念。 平均现在一个士卒,大概每月三贯。 一万士卒,每月也就三万贯。 五十万贯宝钞,足够大明养军多久了,且这还仅仅是朱英所办五个厂其中一厂的十分之一股。 按照这个算法,一厂就是五百万贯,五厂便是二千五百万贯大明宝钞。 这完全是大明如今数年的岁入总和了。 太夸张,太夸张了! 就这,按照李景隆的说法,好像还非常的简单。 朱棣不在乎钱财,不在乎商人。 可是当金钱达到一定程度时候,这足以影响到一个王朝的兴衰。 强行平缓心中的震撼,朱棣的语气开头都带着些颤抖:“劳烦景隆给我讲述一番,长孙殿下这,到底是如何办到的。” 实话说,这还是第一次,朱棣真正的被朱英给吓到了。 二千五百万贯的财富,太离谱了,让朱棣都有一种听神话故事的感觉,心中不敢相信。 听到这话,李景隆感叹道:“讲真,像长孙殿下这样的人,在商道上,是古往今来我都不曾听说过的天才,这样的手笔,即便是曾经有聚宝盆之称的沉万三,也是小巫见大巫。” “颇有一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感觉,也不知道大明在长孙殿下的带领下,往后将会如何,我有一种感觉,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李景隆说完,便拿出一本册子,递给朱棣道:“表叔,这便是长孙殿下在凉国公府,拿出来的册子,这里面完善的记载了,五个厂子的整体规模。” “还有往后的发展方向,已经可能会达到的营收情况,看了这个,想必表数就完全明白刚才侄儿所说。” 朱棣将信将疑的接过那本册子,就开始翻阅起来。 对于朱英在凉国公府拿出来的册子,怎么才两个时辰不到,就出现于李景隆的手里。 这其实也是朱英的安排。 不管是蓝玉还是曹震,亦或是王弼等人,尽皆都是武人。 不说大字不识,但真正读书的日子,真就可以用手指头掰数得清,现在位居高位,都是追寻自己喜欢的事去了,哪有心思真正的沉下来读书的。 像是王弼,没整日泡在酒水里,已经算是不错了。 打了一辈子仗,现如今大明开国,当然是享受的时候。 这些册子到了他们的手里,第一时间就交给 加上册子的内容,能够看懂的,自然都是读书识字的商人,在商人这个圈子里,这么大的事情,肯定都是相通的。 李景隆作为大都督府的一员,数位都督去凉国公府参加晚宴,迎接长孙殿下,他自然是知道。 好奇心驱使,也会打探一下有关的消息,在这点上,朱英本身没有封锁消息的意思,甚至暗中还加快传播。 册子只出现了八本,然而在朱英离开不到一个时辰,市场上的原版册子,怕是就出现了百八十本。 至于李景隆手中这本,到底是不是从参加晚宴的那些伯候们的手中流出来的,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朱棣翻阅完,脸上带着些迷湖和震惊。 其实朱棣本身文学功底还是有的,毕竟教导的都是名师,就是小时候听课的时候,喜欢瞌睡,要么就逃课。 加上当时朱元章打仗,总是在军营生活,以至于文学这块,比较弱一点。 看懂是能看懂,理解的话,就有点难度了。 不过在册子后面,关于往后盈利的讲述,看完后,朱棣都有一股想要入股的冲动。 前面一大堆什么人群定位分析,市场环境分析,各种数据,让朱棣有一种觉得高大上的感觉。 而且仔细去考虑某个数据的话,似乎还真就是那么回事。 这样一来,后面的盈利情况,就显得非常真实了。 “表叔,可是看明白了,这长孙殿下,真是了不得啊。”李景隆见朱棣合上册子,也没多想,便就顺势问道。 朱棣稍稍面色僵硬了下,他能说看不懂吗? 那指定是不能的,只能感叹道:“早前我在北平的时候,和大侄子第一次接触,就觉得非常不凡,现在想起来,会有如今的情况,一切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 “大侄子在商道上的成就,不仅是我,更是近百年以来,没有任何人可以达到,如此神乎其神的方式,可能将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这笔钱财,对于大明,对于所有将士,都是非常重要,最为主要的是,这比钱的来源,并非从百姓手里拿来,而是从商人的手中,地主豪绅的手中。” 朱棣本身的智慧是很高的,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军事方面,短暂的思索,他就明白了各中的厉害关系。 群英商会属于朱英,这些钱财,自然就流入到了朱英的口袋,以朱英现在的身份,这么大一笔钱,自然会成为大明内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