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乾清宫东阁内,崇祯皇帝和阁臣杨嗣昌又聊了会军务。 自张献忠、罗汝才等流寇复叛后,熊文灿督剿不力,已被逮问枭首,杨嗣昌因自己曾保荐熊文灿总理五省军务,当承其罪,多次自请降罚,崇祯却是一力维护。 如今,杨嗣昌自请前往湖广亲自指挥督剿张献忠和罗汝才等流寇,崇祯皇帝也以新任兵部尚书傅宗龙尚未到京,兵部诸务繁多,兹事体大,不可一日无尚书,而坚决不允他去前线。 杨嗣昌告退而去后,崇祯皇帝似乎感觉有些心绪不宁,他在阁中来回踱步,想要缓解些许疲惫之态。 突然,他好像想起一件什么事情来,对一旁伺候的小内监道:“传王德化来见朕!” 片刻之后,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一路小碎步来到东阁内,他趋步向前来到崇祯皇帝身前,轻声唤道:“皇爷,您唤奴婢有何吩咐!” 崇祯皇帝正在书案上阅览着奏章,闻声才知王德化已到,他缓缓放下奏章,问道:“现下是哪个在宣镇监视着呢?” …… 其实,早在崇祯皇帝即位之初,也曾大力清除阉党,即使魏忠贤自缢而死,崇祯皇帝仍下令磔其尸于河间,更将天启年间派到各处的太监监军一律撤回。 可大明的朝臣武将们也不给崇祯争气,监军的太监都撤了回来,依旧是地方糜烂一片,流寇仍然是总也剿不完,且越剿越多。 崇祯六年时,因对朝臣和武将们失去耐心与信任,于是又命太监陈大全、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等为内中军,分别派入大帅曹文诏、左良玉、张应昌各个营,名为监军。 而派在各处边镇的太监,全部命名为监视,高起潜当时就被分配监视宁远、锦州诸路军将。 崇祯八年,崇祯皇帝把派到各镇的宦官太监们再次全部撤回,唯独有高起潜仍然照旧监视辽东诸军将。 崇祯九年七月时,崇祯皇帝再次派遣太监李国辅、许进忠等分守紫荆、倒马各关,孙惟武、刘元斌防守马水河。 更是特别命令高起潜为总监军,还给他三万金,一千个赏功牌;并命司礼太监张云汉、韩赞周辅助于他。 …… 高起潜的总监军名号,就是这么来的,一直持续到崇祯十一年他失踪为止。 如今,崇祯皇帝已命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接替高起潜为总监军,只是他仍要随伺在皇帝身侧,所以只负责各处监军、监视的派遣诸事,暂时未亲自出外监军。 这时听到崇祯皇帝的问话,他不暇思索就脱口回道:“回禀皇爷,现下监视宣镇的是杜勋。” 崇祯皇帝起身离开御座,在东阁内来回踱步缓解下身心的疲惫,王德化也不敢打扰,只是垂手侍立在一旁等候着皇爷的问话。 崇祯踱了一会,他来到雕窗前驻足望着窗外的天色,道:“可有哪个忠心且知兵事的奴才闲着呢?” 王德化虽离得远些,但他一直屏息倾听着,崇祯皇帝的话音虽轻,也是被他听得真真切切,常年伺候在主子身边,这可是他们看家的本事啊。 只见他缓步轻轻的走到崇祯皇帝身后,道:“回皇爷,前些日李国辅才自紫荆关回转。” 崇祯皇帝看着窗外的朵朵白云托着一轮红日,心中一股炽热的期盼也在熊熊燃起,他回转身对王德化道:“就他啦,你叫李国辅准备一下,这几日就启程前往宣镇北路。” 王德化也不多问,他随在崇祯皇帝脚后缓缓跟随,轻声答着:“奴婢领命。” “叫李国辅带朕口谕给张诚,好生操练新军,少给朕惹些麻烦就是。”崇祯皇帝说着就移步出了东阁外,强烈的阳关很是刺眼。 王德化缓缓随着崇祯皇帝身后,答道:“奴婢记下了。” 崇祯皇帝又走前几步,突然停下道:“使李国辅暂留北路,就近监视张诚操练新军,勿要使张诚偷懒耍滑。” ………… 大明,崇祯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天晴,万里无云。 午时,有二骑快马急奔进独石口堡城南面的永安门,来到参将署前才勒住马缰,两匹健马仍“唏律律”的喘个不停,前蹄也很不安分的刨着地面。 马上两名骑士翻身下马,一人迅速自怀中掏出一块铁制令牌,展在手中给守门的张诚亲军验看,并大声叫道:“京师快马急报,请求立见将军!” 赶巧队官方汉今日当值,正好巡到门卫这边,他急忙赶过来,只看了一眼令牌,便道:“快随我来。” 这方汉原是张诚麾下前哨甲总丙队的老队官,如今被选入护卫亲军部乙局三队的队官,成为林芳平的属下。 方汉也不多问,只是领着他们二人自西侧回廊一直向里走,在中堂正厅前遇到林芳平,他忙抱拳禀道:“禀把总,京师回来两位弟兄,要见将军。” 林芳平站定身形往方汉身后一看,就觉得这二人很眼熟,仔细一想正是原来牛胜那队的夜不收,一晃两个多月没见,再加上他二人满身尘土的样子,竟没能一眼认出。 他对二人问道:“你二人这般急赶着,可是京师那边有了动静?” “牛爷有书信一封,要面呈将军!” 林芳平道:“在门外稍后。” 他转身急步奔进官厅,不一会,便有一名亲军出来请他们二人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