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第322章 远道而来的敌人(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2章 远道而来的敌人(六)(1 / 2)

王弋下达的命令非常有针对性,赵云的部队是由凉州那些彪悍的民众组成的狼群,他们擅长掠夺,也喜欢掠夺。

这支部队将由渔阳出发,前期依靠乌桓人提供粮草和向导,后期劫掠靠近龙城的鲜卑部族维持自己的作战能力。

徐荣的部队则是公孙瓒遗留下来的辽东军人,他们有着对胡人丰富的作战能力以及无尽的仇恨,硬扛正面战场正合适。王弋也只需要给他们提供粮草就行。

张辽率领是支混编,也从渔阳出发。不过单于庭足够近,用不上一个月可能就回来了。

最关键的则是青州兵,王弋调动的不止是青州兵,在并州训练专门用于山地战的士卒被调往平原继续训练,目的不言而喻。

王弋本人很喜欢冷兵器,可目前为止他的军队中装备的刀剑并不先进,至少做不到领先时代。这种情况主要的原因是材料问题,工匠们能炼出来钢,但复合金属的实验进展非常缓慢。

不过现在不同了,虽然高碳钢依旧遥遥无期,但是浦沅给王弋弄出来了一个划时代的工具——台式虎钳。

尽管台式虎钳的螺纹中轴依旧需要巧手工匠慢慢打造,尽管现在虎钳的闭合程度并不是十分理想,可这也足够了。

有了这个东西,王弋就能通过钢坯灌注、扭转堆叠打造出伪大马士革钢。

没错,哪怕负面状态一大堆,还是个仿造的伪,可依旧比普通钢铁打造的要强太多。

这种伪大马士革钢拥有足够的硬度和韧性以及和乌兹钢十分相似的花纹。用其打造出来的兵器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神兵利器了。浦沅已经按照王弋的方法实验成功了,并且十分狗腿的为王弋打造了一柄蝴蝶刀……

真正的乌兹钢在印度,现在可能还没有被人发现。王弋准备等天下一统后过去来个卷包会,反正那种不可再生资源全世界就那么多,他是不会客气的。

青州兵来这里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另一方面则是会常驻在这里,直到全员完成换装。之前王弋那么大方的将重甲剑士的斩马剑送出去也正是因为如此,重甲剑士的斩马剑是第一优先级,其次就是青州兵。

青州兵让郭嘉用得非常惨,王弋得帮他们找回自信,让他们重新燃起斗志。这还是周瑜曾经给他反映的问题,对此王弋非常关注。

第二个影响王弋科技进步的其实是玻璃,玻璃这东西王弋是真不懂,五彩斑斓大摆件辽队倒是烧出来不少,但是真正透明的铅玻璃却一块都没有。

如果能让王弋搞出来一套实验器皿,他就能用化学的方式弄出很多作用特殊的金属。比如说铝、金、银等等。

王弋还能制造氧气,一旦制造出来了纯氧,河北的冶炼水平会上升不止一个层次。

更贪心一些的话,王弋甚至能制取钛。

想想看,一身钛合金甲胄的战士手持英格兰长弓,携带着钨合金破甲箭矢。还要什么火枪?射穿一切!

当然,这玩意儿王弋只能在梦中想想,没有电他什么也干不了,可电这东西在这个时代得谨慎,搞不好就是异端。

在没有将门阀掌控学术话语权这个问题解决之前,王弋不准备搞太多的高科技。

扫去脑海中的诸多想法,王弋站在城墙上送别了出征的三支队伍。

王弋真的有做昏君的潜质,没了田妈妈的约束,他一把小蝴蝶刀转得飞起,没有一点儿形象可言。

几人出征几人还这种事对王弋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现在最看重的是这些人能不能为他达成目的,能不能实现自己的野心。不知什么时候,王弋忽然觉得死人也就是那么回事,似乎张辽、张郃这些人前去拼杀也没什么,曾经乐进死亡时的愤怒他或许再也不会有了……

不过他还是要出来送一送,他不需要见自己的将士,但将士们需要看见他。

王弋出现在城头确实十分提气,有人不自觉的喊出了“万胜。”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慢慢的所有人都开始大声咆哮起来。似乎为了即将到来的大战打气,也像是为了驱散心中的恐惧。

就连张辽也不能免俗,他拿着新的铁枪一边舞动一边大吼。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吧。..

离开高柳,张辽率领着五千骑兵马不停蹄的奔向了渔阳郡。去渔阳的原因不是因为渔阳离单于庭近,相比之下高柳距离弹汗山反而更近一些。

想要达到王弋要的效果必须从渔阳郡内的长城边开始清缴,要不然会留下漏网之鱼。王弋已经摆明了不想放过鲜卑,那张辽就没有必要彰显自己的仁慈。

三天,张辽带着人马来到了渔阳,看了看那道自南向北的城墙,转头又看了看自己率领的这些兵马。

这也算是一个考验,这些兵马有凉州的也有幽州的,可他们互相认识的不多,都是通过层层选拔挑出来的人,每一个都桀骜不驯。更何况张辽不是他们的老上司,他们虽然会听从命令,但就差把不服写在脸上了。

王弋这么做的原因知道的人不多,恰好张辽就是一个。这一战过后不会再有以地名命名的军队了,军队会进行一次大的整改,与之相伴的就是他们这些将领的官职。

这些人是王弋给张辽特别挑选的部下,他们会和那些青州的兵马组成一支新的军队,统帅就是张辽。至于以后是用虎符下达命令还是以他本人为准,王弋给了张辽机会,就看张辽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