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斯特拉斯堡”号的自沉,海军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出现了。 在自沉之前,拉波德海军上将通过电台向所有军舰下达“自沉”命令。 “斯特拉斯堡”号沉没五分钟以后,“科尔伯特”号巡洋舰爆炸沉没。 接着是“阿尔及利亚”号轻型巡洋舰和“马赛曲”号巡洋舰,“阿尔及利亚”号燃起的大火燃烧了20天之久。 当水手们打开“迪普莱克斯”号巡洋舰底部的通海阀时,德军终于赶到港口。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 德军进入土伦港时迷了路,一个小时之后才赶到港口,这给水手们留出了充足的时间。 负责守卫港口的海军水兵也没有第一时间放行,借口检查证件,将德军拦在港口之外,直到德军坦克部队抵达之后才被迫放行。 德军士兵登上“迪普莱克斯”号巡洋舰, 将船员赶下船,并且关闭了通海阀。 “迪普莱克斯”号舰长莫罗上校主动点燃炸药, 引发舰上鱼雷殉爆,大火燃烧了整整十天。 “敦刻尔克”号战列舰和“普罗旺斯”号战列舰也在随后自沉,这是“普罗旺斯”号战列舰在短短两年内的第二次沉没。 两年前的弩炮行动中,“普罗旺斯”号被英军首次击沉,法国人后来将“普罗旺斯”号打捞起来修复,这一次法国人亲手将“普罗旺斯”号凿沉。 “普罗旺斯”号开始沉没的时候,德军已经抵达。 “普罗旺斯”号的舰长和德军军官用闲聊方式拖延时间,直到战舰完全沉没。 法国海军用悲壮的自沉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愤慨,维希法国没有能力保护法国海军,骄傲的法国海军官兵拒绝和英国进行任何形式上的合作。 支援舰队里的航空母舰,在最后时刻派出舰载机飞抵土伦港,却已经失去任何意义。 这时候下方的土伦港,已经被军舰爆炸引发的大火和浓烟团团笼罩,几十公里外都清晰可见。 德国人尽最大可能挽救这支舰队,只有三艘被解除了武装的驱逐舰, 和四艘受损严重的潜艇被德军俘获。 倒是有三艘潜艇趁乱逃出土伦,辗转抵达北非,随后加入自由法国。 消息传到北非, 戴高乐在电台发表演讲,高度赞扬法国海军的不屈精神,号召更多法国人主动拿起武器对抗德国侵略者。 在随后的半年内,大约8000名法国海军官兵抵达北非加入自由法国。 作为盟军最高领导人,罗斯福和罗克、温斯顿,也分别在不同场合发表公开演讲,给与这支法国海军高度赞扬。 戴高乐趁机请求南部非洲和美国给与自由法国更多援助。 英国就算了,就算英国将最新式的“乔治五世”号战列舰送给自由法国,戴高乐也不要,没有法国人愿意在英国的军舰上服役。 罗克和罗斯福分别对戴高乐的请求给与回应,南部非洲在将两艘“黎塞留”级战列舰还给法国人的同时,援助给法国人四艘轻型巡洋舰和六艘潜艇,帮助自由法国重建法国海军。 罗斯福同样出手大方,去年底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这为美国对欧洲的军事援助扫清了障碍。 《租借法案》的出台是有原因的。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案》,法案规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 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然后, 凡以军械、军火或战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 《中立法案》的限制仅限于军械、军火,或者战备物资。 这就给美国企业留下一個后门,不直接进行军火贸易,可以进行原材料贸易,美国于是就打着原材料贸易的旗号大发战争财。 世界大战进行到第三年,欧洲经济遭到巨大破坏,《中立法案》已经无以为继,不是欧洲国家不需要原料,而是没钱继续购买原料。 于是在美国企业的推动下,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 《租借法案》的本质是,没钱不用担心,军工能力下降也不用担心,我们可以将军备物资以租用的方式租给你,租金都可以分期付款的那种—— 所以现在明白另一个时空,为什么美国战后的军事基地遍布全世界了吧。 还不起租金,自然要用其他方式偿还。 为美军提供服务也是抵债方式之一。 这个时空,因为南部非洲的存在,《租借法案》起到的作用明显没有另一个时空那样大。 甚至欧洲国家更愿意接受南部非洲的援助,也不愿意接受来自美国的飞机和坦克。 实话实说,这一时期的美国技术,跟南部非洲相比真的有差距,美国生产的飞机连德国人的BF109都不如,性能远不如南部非洲战斗机那么可靠。 坦克也一样。 美国陆军是出了名的“叫花子”部队,拿得出手的东西一样都没有。 南部非洲则是传统陆军强国,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南部非洲坦克就已经在欧洲大显身手,这给欧洲国家留下深刻印象。 和南部非洲相比,美国唯一的优势是交易方式更灵活,而且武器装备的价格更低。 就这,英国和自由法国还都是更倾向于接受南部非洲的援助。 也就一部分盟国的流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