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非洲和俄罗斯现在关系还不错,无论官方还是民间,交流都很频繁。 宋星说要给亚历山大提供帮助也不是客套,办法也很多,让人无法拒绝的那种。 如果是一个英国人,说会给俄罗斯人提供帮助,那俄罗斯人就要小心了,多半是糖衣炮弹。 南部非洲人很务实,不会输出价值观之类的,就是老老实实做生意,商品换资源,这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受到欢迎。 关键俄罗斯和南部非洲,真的是两个高度互补的国家。 俄罗斯需要商品,尤其轻工业品。 南部非洲需要资源,俄罗斯人没能力开发都没问题,南部非洲人可以帮你开发。 在开发资源这方面,南部非洲人就太有经验了。 俄罗斯有资源,但是缺乏开发的资金和技术,人力资源也不够,俄罗斯可是个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让国家的领导阶层为南部非洲资本家打工,想都别想。 南部非洲没这种顾虑,现在南部非洲就算不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妥妥跑不了,压榨工人那还不是天经地义的。 而且还不是压榨南部非洲工人,这种廉价劳动力周边国家要多少有多少,花的少干得多还不用交保险,经济实惠。 所以亚历山大如果需要投资之类的东西,为自己的积累一些正治资本,那宋星还真能帮得上忙。 随着小胡子的自杀,德军的抵抗意志彻底崩溃。 5月2号清晨,德军守备司令魏德林上将前往崔可夫的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令,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终于结束。 柏林战役中,俄罗斯军队共歼灭德军80万人,俘虏38余万人,缴获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缴获飞机4500架。 俄罗斯自身也付出了近30万人伤亡的代价。 对于这个结果,盟军都非常满意。 俄罗斯人虽然付出了惨痛代价,但是收获了荣誉,洗刷了战争爆发初期的耻辱,赢得了最终胜利。 南部非洲和英军、美军避免了损失,埃森豪威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是故意把柏林让给俄罗斯的,因为他知道,如果西线盟军参与柏林战役,那么最少会付出十万人伤亡的代价。 言外之意就是,埃森豪威尔拯救了10万西线盟军的生命,以退为进这一手,算是让埃森豪威尔玩明白了。 其实只是瞎扯。 西线盟军渡过易北河的时候,柏林已经被俄罗斯军队团团包围,西线盟军就算想参与也插不上手,只能酸熘熘的看着俄罗斯人攻占柏林。 如果真有机会,埃森豪威尔会毫不犹豫扑上去,为他的履历填上最辉煌的一笔,已经决定要转行的埃森豪威尔,肯定不会放过这种机会。 巴顿不转行,他知道自己擅长的领域是什么,军而优则政这种事在南部非洲是不可能的,就算想,巴顿也竞争不过众望所归的盖文。 顾及到华盛顿的承诺,南部非洲远征军无法在占领柏林这个问题上和俄罗斯竞争。 巴顿跟心思已经不在欧洲的埃森豪威尔不同,他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没有过分吹嘘自己的战绩,而是对柏林正在发生的人道主义灾难表示极大的关心。 这个问题在盟军内部其实是一个被刻意回避的问题。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俄罗斯军队在攻入德国之后,对德国人进行了残酷的报复,这原本无可厚非,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本来就是欧洲人的原则,以德报怨是不存在的,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道理虽然是这样,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站在俄罗斯的立场上,有足够的理由对德国人进行残酷的报复。 站在西线盟军总司令的立场上,也有资格表达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担忧。 巴顿还是很有技巧的,谈及这个话题的时候,并没有将矛头对准俄罗斯军队的行为上,而是重点关注战争对于平民造成的伤害。 这就很符合欧洲人对于骑士精神的定位了。 骑士八大美德其中就有“怜悯”。 同情弱者,匡扶正义。 德国人理应为战争付出代价,不过应该付出代价的是德国统治阶层,无辜的人不该被牵连。 “战争即将结束,接下来我们的关注点,要从战争转移到战后重建上,这里的重建不仅是物质上,同样存在于广泛的精神领域,原谅和宽恕是美德,这样说或许不合时宜,但是不该被忘记。”巴顿的表达如果被俄罗斯人听到,多半怒火中烧。 但是在西线盟国,就完美符合盟国被迫参与这场战争的定位。 南部非洲和英国、美国,一直把战争爆发的所有责任都归咎于德国。 至于客观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没有人关注,这种时候挑起这个话题那就是大逆不道。 采访巴顿的英国《泰晤士报》资深记者卡桑德拉连连点头,巴顿的话太符合《泰晤士报》的立场了。 《泰晤士报》一直强调的立场都是中立和客观。 是不是真正的中立和客观不重要,只要一直重复,谎言重复一千次也会变成真理。 什么叫中立和客观? 用绝对的理性看待问题。 所以俄罗斯应不应该报复德国不重要,普通德国人的悲惨命运更应